四天上午,明軍與京師周邊駐軍在南苑和圓明園兩地同時交火,總計超過三萬八旗主力部隊被當場擊潰。
第四天下午,南明軍隊佔領南苑丶圓明園丶頤和園等主要皇家園林。
大明北伐軍攻佔天津丶武清等地的時候,實際的戰鬥持續時間比訊息送達的時間間隔要大一些。
因為北伐軍其實是分兵作戰的,距離順天府越近訊息送的越快。
第一條訊息跑了一整天才能送到紫禁城,最後一條訊息只用了一個小時就送到了乾隆面前。
所以時間越往後,訊息就顯得越密集。
無論是周邊地方守軍,還是京師周圍的駐軍,潰敗的速度都實在太快,基本上都是是一觸即潰。
給人的感覺好像大清已經大勢已去了。
似乎北京城外已經到處都是明軍了,以至於想要跑都來不及了。
雖然順天府城內還有至少三萬八旗軍隊,數十萬八旗子弟中也能夠迅速組織數萬部隊。
但是看著城外駐軍一觸即潰的訊息,乾隆也根本不敢放這些部隊出城野戰了,只能留著作為守城部隊了。
乾隆看著一堆噩耗,整個人都幾乎要崩潰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拿著奏摺反覆唸叨:
「這怎麼會這樣,這根本不可能,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周圍的官員和僕人也全都慌得不行,沒有一個人敢接乾隆的話茬。
乾隆看向了軍機大臣領班章佳·阿桂:
「英勇公?」
阿桂倒是現場比較鎮定的人:
「稟萬歲爺,奴才以為,南方各地並無戰報,南明又是乘船渡海而來,地方上應該並沒有失陷。
「無論如何,南明軍隊也不可能在十幾天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完全席捲佔領山東丶河南丶淮北丶直隸等地。
「這支南明吳王軍隊,應該是利用蒸汽火輪船往來如風的特點,繞過了福大人的內海艦隊,強行闖進渤海,威脅京師。
「同時南明軍隊的火器似乎異常犀利,才在迅速打敗了我們城外的守軍。
「現在我們只要堅持守住城池,同時詔令各地的軍隊進京勤王,等待福康安率領的水師回援。
「等到南明軍隊糧草補給用盡,自然也只能退回南方了。」
乾隆覺得阿桂說的有道理,但是同樣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漏洞。
不過乾隆沒有自己說,而是看向了另一邊的和珅。
和珅立刻會意,挑出了幾個疑點:
「阿大人,南明軍隊火器犀利,所以在城外野戰非常強勢,迅速擊潰了天津和京師城外駐軍。
「那他們應該也有可能,迅速擊潰其他地方的守軍,進而擊潰外地勤王的軍隊吧?
「萬一,他們繼續利用來去如風的火輪船,從南方持續輸送補給進來。
「同時在京師附近圍點打援,再令南明主力軍北上?
「到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啊?」
阿桂皺眉看了和珅一眼:
「盡人事,聽天命而已,現在考慮太多的事情也沒有意義。」
和珅和乾隆頓時就都無語了。
顯然,阿桂這個久經戰場的老將,也知道目前的局勢非常惡劣。
實在是城外的駐軍敗的太快了。
這些都是大清真正的精銳,面對這支南明陸軍的結果就像烏合之眾一樣。
由此可見,各地軍隊就算是能夠進京勤王了,結果又能如何?
乾隆沉默了幾秒鐘,下令讓阿桂主持守城事宜。
然後讓軍機處擬旨,招各地八旗駐軍和綠營兵進京勤王。
現場安靜了幾秒鐘,阿桂似乎又想到了什麼,小心翼翼的建議:
「萬歲爺,咱們是否可以派人出城,去探探南明的口風?
「看他們到底想要怎麼樣?咱們也好有個底?」
這時候主動出城詢問,顯然就是服軟的姿態,乾隆當然不想要做,但現在似乎也不能不做了。
乾隆再次沉默的考慮了幾秒鐘。
最後還是決定接受阿桂的建議,派福康安的堂哥富察·明亮與和珅丶紀曉嵐一起出城,去南明的軍營探聽情況。
和珅頓時就有點繃不住了,忍不住狠狠的看了阿桂一眼。
和珅可是知道南明的吳王是誰的,六年前的應天府和約談判,就是這個吳王主持的。
當時這個吳王年僅十二歲,性格就已經強勢和霸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