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吳王的態度(1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吳王的態度

圓明園,九州清晏。

段玉裁丶費淳丶曹振東三人趕到的時候,朱簡烜的弟子汪萊已經在這裡等著了。

四人恭恭敬敬的行禮,朱簡烜讓他們就坐之後,直接開始安排活兒:

「叫你們幾個過來,是要組織一個治河指揮部,負責對黃河與淮河流域的綜合治理。

「按照歷史經驗和自然規律,黃河下游河道無法始終在一個地方。

「如果沒有人為干預,自然狀態下的黃河河道,應該是整個華北平原上來回擺動的。

「華北平原的中部大部分地區,應該都是黃河的泥沙堆積起來的。

「但是我們在平原上生存繁衍,不能允許黃河繼續自由的來回擺動,必須將其保持在相對固定的範圍內。

「所以我們修建了黃河大堤,要求黃河在這個範圍內流淌。

「黃河的泥沙也會在這個範圍內堆積,這導致黃河的河道越來越高。

「我們為了限制黃河,也只能將堤壩修築的越來越高。

「直到我們修建堤壩的能力達到極限,無法繼續加高堤壩,黃河就會不受控制的持續決口,乃至強行改道。

「根據歷史經驗,我們在黃河下游,也就是古淮河的河道里面,與黃河鬥爭了六百多年後,可能已經接近一個新的極限了。

「所以我要求你們去實地勘探,確認這種情況是否屬實,是否緊迫。

「然後拿出一個可行的調整的方案來。

「爭取在調整之後,能夠讓黃河在五百年內不決口,讓淮河流域儘可能回覆唐宋時期的安穩狀態。

「大規模的勘探需要足夠的人手,需要大範圍的活動,需要大量的資金。

「所以軍隊方面,文官方面,都要給予支援。

「所以我把你們召集起來,組建了一個專門的治河指揮部。

「汪萊你也不用自己幹,去找幾個你的師兄弟們一起來,負責具體的勘探和方案規劃。

「老曹丶費先生丶段先生,你們負責提供支援。」

治河是中原朝廷的頭等大事,朱簡烜專門調派三人來參與,他們也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而覺得這非常的正常。

曹振東丶費淳丶段玉裁三人馬上再次拱手答應著:

「臣等遵命。」

倒是汪萊稍微追問了一下:

「老師,您的意思是,要人工讓黃河提前改道嗎?要改到什麼地方,老師有要求嗎?」

朱簡烜直接給了肯定答覆:

「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按照按照人工改道去準備。

「至於具體要不要改道,以及應該改到什麼地方,等你整體勘探完了黃河和淮河流域之後,再做最終的決定。

「務必追求儘可能合理,儘可能長久安穩。

「也不需要著急,可以奔著二十年丶三十年去準備和治理。

「在這之前,我還會組織工匠,研發專門的機械裝置,配合黃河與淮河的治理工程。

「來年開春之後,在順天府周圍選地方,也建設一個新實驗室。

「把澳洲的工匠們遷過來一部分。」

朱簡烜覺得走河北,在天津如何比較合適,但是自己沒有實際勘探過,所以沒有貿然提出這種確定的要求。

汪萊也拱手應下了:

「學生明白了,學生遵旨。」

朱簡烜轉向費淳:

「南方的情況怎麼樣?現在應天府周圍還算安穩吧?

「今年還算是風調雨順,災民已經挪到崇明島去了吧?」

費淳頗為糾結的說:

「稟大王,南方的情況……現在有點複雜。

「災民確實挪到崇明島了,但是工匠和東家們的矛盾卻仍然很尖銳。

「災民在城市周圍的時候,工匠們不敢聚眾齊行叫歇,他們一旦停工,東家就能輕易找到災民填補缺口。

「現在災民被朝廷送走了,各行各業就開始斷斷續續的開始叫歇,要求東家給他們漲工錢。

「於是東家就又開始埋怨朝廷,不該把災民都送走,要求朝廷把災民放回來。

「叫歇的工匠和東家見面吵架,已經發生了很多次衝突,不止一次引發了鬥毆。

「東家們組織行業協會,共同對抗這些叫歇的工人。

「工人自己也開始互相聯合……」

「齊行」丶「叫歇」,就是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