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圍城
秦南星留下一批完好無損的戰艦,繼續輪流封堵紐約灣的出入口。
其他的戰艦返回前往波士頓修整,順便把英國俘虜也送過去,交給波士頓民兵看守。
安排蒸汽帆船提前返回波士頓,通知李安邦丶薩繆爾丶漢考克等人。
薩繆爾得到訊息後,立刻召集民兵準備接收俘虜。
並安排自由之子的成員四處宣傳,讓所有麻薩諸塞和波士頓人都知道,終於又打了一場大勝仗。
麻薩諸塞殖民地和首府波士頓,可以算是美國人反英的根據地了。
從最初的波士頓慘案,到直接導火索的波士頓傾茶,都是在波士頓發生的。
從第一次交火的萊剋星頓的槍聲,到第一場正面戰場上的勝仗邦克山之戰,也都是在波士頓郊外打的。
這些事件也都是波士頓人和波士頓民兵們直接參與的。
波士頓城曾經被英軍佔領,英軍後來被迫撤離的時候,選擇破壞當地設施。
所以波士頓人對英軍的印象,不能說不好吧,只能說是很差。
兩天後上午,秦南星的大明艦隊,帶著被俘虜的英國船,緩緩進入波士頓。
人山人海的港口碼頭上響起了一陣陣的熱烈歡呼聲。
當數千名英國水手垂頭喪氣的走上碼頭,周圍的歡呼聲更是變得如同山呼海嘯一般。
薩繆爾身邊的一群年輕民兵,都是控制不住的又蹦又跳,大吼大叫。
薩繆爾雖然早就知道了訊息,但現在自己也非常的激動:
「英國北美艦隊徹底完蛋了,就算倫敦的喬治三世再次派主力艦隊過來,也得是幾個月之後了。
「關鍵是,歐洲還有法國人和西班牙人的主力艦隊,英國是要本土還是要美利堅呢!
「紐波特的英國軍隊,紐約城內的英國人也都要完蛋了,我們的勝利就在眼前了!」
漢考克直接笑著說:
「是的,勝利已經近在眼前了,英國貴族本質上也是商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割肉止損了。」
秦南星抵達波士頓後稍作休息,就開始和李安邦商討紐約攻勢。
美國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法國遠征軍的拉法耶特侯爵,紐約和周圍幾個殖民地的民兵首腦,也都已經趕到了波士頓。
陸軍作戰的會議主持是大明北美遠征軍總督李安邦。
會議討論出的方向很簡單,水師封鎖支援,陸師築堡圍城,大部分時間都在研討細節。
現在大明隨時控制了制海權,在沿海地區的戰鬥都有絕對的優勢。
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規劃還是要儘可能的細緻。
指揮和參謀們制定作戰方案的同時,北美大陸軍和民兵也已經開始擴招。
自由之子和商人們宣傳已經有了效果,紐約灣的海戰更是提振了所有人的勇氣和信心。
各殖民地民兵總數迅速上升,只用了不到半個月就聚集了三萬多人。
大陸軍也迅速補全了編制,人數達到了兩萬人。
北美移民本來就會用槍,民兵和大陸軍還是輪流服役的模式,各州接受過訓練的青年都有數萬人。
所以這些增加計程車兵不能說是新招募的,應該說是恢復了服役狀態。
他們回到熟悉的部隊,也能迅速恢復狀態,號稱只需要一分鐘,就能直接進入戰鬥狀態。
西曆1779年9月19日,明丶法丶美三國聯軍開始進攻紐波特。
紐波特有六千多英軍,但柯林頓本來就準備放棄紐波特,集中力量展開南方攻勢。
以至於紐波特的儲備補給也不怎麼充足。
紐波特的英軍營地,位於海灣中間的一個島嶼上,可以算是四面環海。
如果對手海軍不佔優勢,甚至沒有海軍的話,可以算是易守難攻。
但現在的情況反過來了,英國北美艦隊已經被大明打跑了,進攻方掌握了絕對制海權。
紐波特駐軍弄清楚局勢之後,現在計程車氣也是非常的低落。
這場戰爭也就變得沒有什麼懸念了。
大明為了確保戰爭順利,水師方面調集了二十艘主力艦,四十艘次級戰艦,六十艘大型運輸船。
在持續的火力壓制和掩護下,三國陸軍一萬多人被陸續送上了海灘。
雙方陸軍擺開陣勢,明美聯軍打了兩輪齊射,發起了一波刺刀衝鋒,紐波特守軍就直接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