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殿裡面都是忠臣!(1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大殿裡面都是忠臣!

美國的開國元勳們,也是美國地方上的首腦們,接受了朱簡烜的基本要求。

美國元勳們覺得算是有驚無險,朱簡烜提出的條件也還算合理。

但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折騰出這些事端的潘恩再次被眾人記恨上了。

朱簡烜跟美國元勳們講完話,就轉向了李安邦和秦南星:

「兩位將軍,安排人手接應船上的移民下船吧。

「讓大家都有個落腳點,安頓下來休息幾日,我就為大家分地。」

李安邦馬上行禮答應著:

「得令。大王也先去臨時宮殿休息吧。」

朱簡烜有些意外:

「你說的是歐洲人的教堂嗎?我不去歐洲人的教堂裡面住,我去將士們的大營裡面住。」

李安邦笑著解釋說:

「稟大王,咱說的不是歐洲教堂,所謂臨時的宮殿是和給移民的房子一起新建的,就在將士們各自住的院子中間。

「因為沒有專門的宮廷工匠,所以修建的比較粗糙,未來還要繼續修整,但現在已經能住了。

「至少比帳篷更好,跟現在將士們住的院子一樣,就是更大更寬敞。」

朱簡烜更加意外了:

「哦?這樣的話,那我倒是要去看看了。」

李安邦答應著:

「大王請隨我來。」

朱簡烜登上了李安邦專門準備的馬車,在大明遠征軍禮儀騎兵的引領下向東北駛去。

沒有進紐約城原有的歐洲城區,而是直接前往遠征軍新建的大明城區。

朱簡烜看似很受歡迎,但卻不可能受到所有人的歡迎。

潘恩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

大明遠征軍現在能禁止帶槍的人靠近碼頭,但卻沒辦法到城區的房子裡面收繳槍枝。

所以朱簡烜不會乘坐馬車在舊城街道上穿行。

朱簡烜的馬車動起來了,其他的大明軍官和美國元勳們,也登上了各自的馬車跟了上去。

大明人到來之前,紐約城原有的城區範圍,僅僅是曼哈頓島最前端的一點,是圍繞荷蘭人最初修建的堡壘發展而來。

(1776年的紐約城區範圍)。

獨立戰爭期間英軍佔領紐約後,在城外修建了一批軍營屯兵。

明法美聯軍攻克紐約後,大明遠征軍丶水手丶北美民兵丶英國俘虜開始在軍營周圍修建更多的房屋。

此時北美最容易獲得的大型建築材料就是樹木。

從美國東海岸一直到密西西比河兩岸,包括密蘇里河的中游的半個大平原,包括加拿大的絕大部分割槽域,大半個北美大陸到處都是原始森林。

而大明人最擅長用木頭造房子,隨軍的工匠裡面很多都有木匠手藝,可以指揮俘虜和士兵當勞力蓋房子。

大明民間的典型房屋結構中,磚石臺基牆壁加木質樑棟門窗是為最實用的。

但是磚石臺基加純木房屋的檔次是最高的。

在崇禎朝以前的大明本土,加夠錢就能搞出足夠的磚頭來,但卻搞不到足夠的大型木料。

本土持續開發了幾千年,原始森林早就被砍光了。

只有真正的大富大貴之家,才能搞得起石基純木的房子,貧苦人家只能用夯土做牆,用少數木頭當樑棟。

崇禎朝以後開拓了南洋地區,有了南洋的木材供應,木頭房子才再次多了起來。

北美遠征軍能建窯燒磚,但北美的木頭又多又好,幹嘛還用磚啊?

李安邦指揮工匠丶士兵丶俘虜們忙活了兩年,造出了一片比原有紐約城面積更大的建築群。

大部分建築都是普通的民房規模,同時都附帶一個獨立的院落,就是準備給移民住的。

而在這片建築群中間位置,有前後兩座明顯大很多的房子。

在曼哈頓島前部的拐彎處以南,基本正南朝向的地塊中間,聳立著兩座東方式的木質宮殿。

造型跟紫禁城的奉天殿和乾清宮相似,但是沒有紫禁城內雕欄畫棟的複雜修飾,都是最簡單的實木純色的狀態。

朱簡烜在前面一座宮殿前的廣場下車,再次觀察了一下宮殿的格局。

正殿面闊七間,正堂明間寬度超過十二米,次間寬度接近十米,高度二十米以上。

應該是卡著藩王宮殿標準上限建造的,實際上比大部分藩王宮殿都大。

宮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