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在劫難逃
大明登陸部隊端掉蘇伊士灣的奧斯曼軍營,迅速在海灣底部站穩了腳跟。
水師船隊將攜帶的更多陸軍投送到陸地上。
先上岸的五千線膛槍兵和五千日本軍團,在剛剛奪取的蘇伊士灣岸邊駐守,接應後續趕來的其他軍隊和工程隊伍。
隨後上岸的五千線膛槍兵和五千日本軍團,騎著腳踏車沿著前世蘇伊士運河的線路向北進攻。
負責打通紅海與地中海的地上通路,開始控制未來建設運河的區域。
工程勘探隊伍緊隨其後,勘察蘇伊士地峽的地質情況,規劃未來修建運河的路線。
不過在修建運河之前,首先要鋪設一條簡易的鐵軌。
現在作為戰時輸送物資的快速通道,後續用作修建運河的支援線路。
剛剛俘虜的三千奧斯曼守軍,直接被編入了工程隊,負責搬運修建鐵路用的物資。
最後上岸的一萬線膛槍兵一萬日本軍團,從蘇伊士灣開始向西進攻,目標是埃及的首府開羅城。
蘇伊士灣距離開羅只有一百二十公里,而且這一路上都是荒漠地帶,幾乎沒有人煙,也沒有堅固的防禦設施。
兩萬聯軍騎著腳踏車持續行軍一個白天,在當天傍晚的時候,就趕到了距離開羅三十公里的地方。
部隊在這裡停留了一個晚上休息調整,在第二天上午趕到了開羅城外五公里處。
大明的偵察部隊發現,奧斯曼在開羅城外駐紮了一支規模頗為不小的軍隊,不過對方的警惕性顯然不高。
軍營周圍有哨探,但是警戒範圍不大,人數估計也不多,目前沒有發現靠過來的大明軍隊。
按照這個時代的人理所當然的想法,蘇伊士灣的戰鬥可能都要持續很多天。
如果能把大明軍隊堵在海上,讓大明軍隊無法登陸的話,那甚至只需要在蘇伊士海灣戰鬥,開羅本地可能根本不用參戰。
最起碼要等到蘇伊士灣等那邊打起來了,開羅軍營再把警戒等級拉起來就是了。
他們根本想像不到,蘇伊士灣戰鬥現在已經結束了,而且戰鬥結束的訊息傳來之前,敵人已經更早一步來到了開羅城。
劉彪等大明指揮官知道,當時的俘虜並沒有全部,早晚會有逃兵慢慢跑回來的報告,對手早晚會警惕起來。
所以負責作戰指揮的軍長沒有猶豫,立刻下令主動進攻,準備在敵人警惕起來之前拿下開羅軍營。
大明兩個師的軍隊全速前進,直接行進到奧斯曼軍營外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展開兵線的同時設定火炮陣地。
腳踏車兵帶不了太大太重的火炮,吳國兵工廠專門生產了一批八十毫米肩抗式火箭炮,專門用於這種突擊性的作戰。
奧斯曼軍營周圍的哨探,終於發現了突然逼近的大明軍隊,全都被嚇了一大跳。
他們將訊息上報之後,奧斯曼軍營的軍官也同樣嚇了一大跳,馬上下令讓軍隊立刻整備迎戰。
但是事出突然,整備迎戰也是需要時間的,他們還沒有擺出能作戰的陣勢,外面的大明軍隊已經開始進攻了。
朱簡烜設計的火箭炮,最大射程也就一公里左右,跟這個時代的普通火炮差相彷彿。
但是苦味酸裝藥展現出來的威力,放在這個時代就非常恐怖了。
一百多門火箭炮同時射擊,一連串爆炸的火團在奧斯曼軍營騰起,剛剛組織起來的軍隊馬上又亂了套。
大明正在組織兵線的線膛槍兵,發現繼續組織兵線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敵人既然已經被炸亂了,那直接衝鋒就完事了。
衝鋒的過程中,看到遠處有合適的敵人,停下來放兩槍解決就是了。
兩百米內命中率很高,一百米內基本打不偏。
大明的軍官們,在指揮線膛槍兵作戰的過程中,也在思考和摸索新型步兵的作戰方法。
他們已經慢慢意識到,有了這種射速極快同時射程還極遠的武器,似乎不需要和以前排出密集的隊伍集中射擊了。
那其實是不得已的做法,只是為了提高火力密度,用更高的發射數量堆砌命中數量。
現在火力密度和命中率都暴漲了,不用專門堆了。
等敵人排好隊伍,等著敵人衝到跟前,再集中射擊的話,確實能夠增加第一輪敵軍的傷亡。
但是打掉第一條兵線,後續的敵人就不會往前衝了,還已經組織起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