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精神,一邊整頓軍隊準備可能發生的戰爭,一邊聯絡其他的德意志邦國。
同時安排使者去維也納丶巴黎丶倫敦。
哈布斯堡君主約瑟夫二世非常爽快的接見了普魯士的使者。
普魯士使者對約瑟夫二世表示抗議,警告約瑟夫正在破壞神羅和德意志的秩序。
約瑟夫二世根本不在意什麼神羅,現在非常直接的說明了自己的目的。
「我只是與普法爾茨選帝侯做領地交換而已,這本身是符合神聖羅馬帝國的規則的。
「是普魯士為首的無關邦國,故意反對和干涉哈布斯堡和普法爾茨的自由,才不得不找法國丶英國丶大明來幫忙維持秩序。
「哈布斯堡沒有其他的目標,不會對干涉其他邦國事務,也不會干涉普魯士事務,無意與普魯士為敵。
「希望腓特烈陛下能夠保持冷靜,不要因為與普魯士無關的事情反應過於強烈,進而影響神聖羅馬帝國的穩定。」
普魯士派往巴黎和倫敦的使者,主要是質疑和提醒英法兩國君主,增強哈布斯堡對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
讓大明插手歐洲事務,對他們同樣沒有任何好處。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頗為無奈,為了拿到加拿大地區的森林資源,為了讓英國不再孤立於歐洲,只能先接下這個活兒。
英國現在要先喘口氣,確保自己的安全和穩定,以後在考慮歐洲局勢的大問題。
路易十六覺得自己有好處,又拿到了幾個中美洲的糖島。
但是兩國君主都沒有向使者解釋為什麼,只是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普魯士的提醒,然後就把他們打發了。
各方使者在歐洲傳遞訊息時候,哈布斯堡按部就班的接管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本地的封建領主怨氣很大,巴伐利亞前國王的遺孀更是非常憤怒,但找不到能直接對抗哈布斯堡的人。
整個歐洲中部陷入了異常緊張的狀態之中,都感覺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一場大戰。
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之中,最先扛不住是荷蘭人。
因為大明順手給了荷蘭一巴掌。
去年劉權之訪問荷蘭,向荷蘭人發出了非常直白的威脅。
建議荷蘭邀請大明吳王來當荷蘭國王。
荷蘭執政和議員們,當時聲稱會去拜見朱簡烜,並討論未來的合作方案。
但是劉權之走了之後,荷蘭人卻一直沒有動作。
進入了過一天算一天的狀態。
所以到了咸寧三十七年三月十日,秦南星率領抵達歐洲的大明船隊,故意闖入了荷蘭南部的斯凱爾特河口。
意圖穿過這片屬於荷蘭的河口水域,駛向上游屬於南尼德蘭的安特衛普港。
安特衛普港,位於荷蘭和比利時之間的斯凱爾德河口深處,是一座天然的河口良港。
在大航海時代來臨的時候,安特衛普一度成為了歐洲西部最大的城市。
在十六世紀中期的時候,城市人口就一度超過了十萬人。
但是在三十年戰爭和八十年戰爭後衰落了。
八十年戰爭期間,有數萬人陸續逃離了城市,去北方的阿姆斯特丹避難。
關鍵是八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安特衛普處於被西班牙鎮壓佔領狀態,沒有能夠隨北部的荷蘭一起獨立。
戰後結束後簽訂《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和《明斯特和約》規定:
安特衛普仍然屬於西班牙,但是斯凱爾德河口兩岸土地都屬於荷蘭,同時禁止商船繼續駛入斯凱爾德河口。
安特衛普這座低地地區的優良港口,因為河口分屬不同國家而不得不廢棄了。
現在安特衛普城區只剩下大約五萬人了。
朱簡烜判斷,如果領土交換協議完成之後,大明再單獨威逼荷蘭就範,會額外增加周圍歐洲國家的緊張感。
現在各國的關注點都在哈布斯堡丶巴伐利亞丶普魯士這些更加顯眼的地方。
大明這時候假裝不熟悉當地水域規則,闖進荷蘭限制他國船隻航行的區域,有機會逼迫荷蘭現在就主動表態。
這樣影響可能會稍微小一些。
要麼加入普魯士一方,被順帶著一起打一頓。
要麼從此放開斯凱爾德河口限制,允許大明人恢復安特衛普港口。
或者乾脆邀請朱簡烜當國王。
突然出現的大明艦隊,讓當地的荷蘭人大吃一驚。
荷蘭在斯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