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所謂科學思想(1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所謂科學思想

長期以來,火槍的槍管,都是由鐵板捲曲出來的。

將卷出來的筒壁內外平整,再用鏜床鏜平內部,一根滑膛槍管就做成了。

這時候的槍管外觀,不一定是後世典型的圓形,可能是六稜柱丶八稜柱甚至可能是方形的。

雖然成品可能看不出來,但實際上有一個縱向的接縫,會影響槍管的強度。

火炮則是整體澆築成型,再用鏜床鏜平內部製成的。

澆築出來的炮管,本身的材料並不非常均勻緻密,甚至可能會有氣泡,這當然會影響結構強度。

到了十九世紀之後,為了提升槍管的強度,開始嘗試使用鋼柱鑽孔的方法生產。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出現了阿姆斯特朗炮,採用內部熟鐵管加纏絲,外部套鋼管的多層炮管工藝。

典型特徵是火炮中後部有明顯加粗的炮箍,口徑越大的炮的炮箍也越明顯。

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無縫鋼管登場了。

能夠透過內外合力,直接鍛造出通體如一的槍管和炮管。

管壁更加的均勻緻密,整體強度自然更高。

但是這項技術有一定的難度。

在原有的歷史上,無縫鋼管的設想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紀初,但是直到十九世紀末期以前都是摸索階段。

很多工程師嘗試把以前製作銅管的工藝用在製造鋼管上,結果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相關理論專利申請了很多,但沒有真正做成功的。

直到1885年的時候,德國的曼內斯曼兄弟取得了真正的突破。

他們成功卻有很多意外成分。

他們鍛造鋼柱的時候發現,在鋼柱坯料旋轉的同時,從兩側同時向內擠壓鋼柱,鋼柱內部就會出現一個洞。

曼內斯曼兄弟無法正確的解釋自己成功的原理。

明明是在向內擠壓,但鋼柱不是變得更加緊實了,而是會變成一根管子。

他們的專利申請也差點被否決。

當時的專利申請不需要做出實物,只需要將自己的設想描述清楚就行了。

但是這個設想的描述本身也要符合基本的邏輯。

專利稽核人員也有基本的科學素養,他們認為曼內斯曼兄弟的描述違背了物理規律。

德國專利管理部門專門派人去曼內斯曼兄弟的工廠現場驗證,確認他們能夠透過他們描述的奇特方式造出無縫鋼管後,才授予了他們這份大部分人都無法解釋的專利。

曼內斯曼兄弟的方案形成並推廣使用了幾十年後,仍然沒有人都對技術原理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後來不得不專門造了一個詞,直接就叫「曼內斯曼效應」。

現代無縫鋼管的製作過程,看著好像是把鋼柱燒紅,用一根細一些的鋼柱插進去,在粗鋼柱上硬懟一個洞出來。

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那個洞是受到擠壓後自動出現的,往裡面穿那根較細的鋼柱,只是為了將洞擴大並定型。

硬懟根本懟不出洞來,只會把鋼柱整體砸扁。

朱簡烜看了宋問道提出的無縫鋼管方案,確認並不是歷史上具有可行性的曼內斯曼方案。

還是在銅管制造技術上做的推演。

銅和鋼的性質相差甚遠,造銅管能用的方案,在鋼管上可能就沒有可行性了。

或者是成本極高,不具備量產可行性。

朱簡烜考慮了一會兒,嘗試著引導宋問道等工匠走正確的道路:

「諸位……以前在親自鍛打圓柱形鋼坯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一種現象。

「持續鍛打的同時不斷旋轉鋼柱,鋼柱的中心就會出現撕裂?」

朱簡烜這麼一問,好幾個工匠都立刻表示,自己曾經注意到過這種情況。

「好像確實有好這樣。」

「我也注意到過。」

「原來不止我一個人發現了。」

「其實敲木頭也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但這是為什麼?」

「反覆敲打外部會讓內部變空?」

其實在原有的歷史上,也有很多工程師發現了這個現象。

但曼內斯曼兄弟首先將這個現象應用在了鋼管制造上

朱簡烜笑著說:

「既然大家都見過,那可以嘗試利用這個現象,用來生產完整一體的鋼管?

「同時也都討論和分析一下,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