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南洋的開拓,大部分都是在崇禎朝完成的,是在北方清國的壓力驅使下展開的。
國力相對清國恢復了優勢後,朝廷對南方的擴張也就放緩了。
雖然趕跑了南洋的西班牙人丶葡萄牙人丶荷蘭人,但是並沒有直接追到印度去。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面,朝廷和藩鎮繼續開發南洋的主要驅動力,就是將本土鬧事和失地的農民送出去。
雖然有了金雞納霜,但在熱帶生活的仍然死亡率很高,大部分皇子並不想去南洋當君主。
如果朱簡烜當初真的領了浙江當封地,那才是會被兄弟們嫉妒到紅了眼的。
現在朱簡烜拿到北美的大量土地,自己的哥哥們肯定不能說完全不羨慕,但也不至於到了嫉妒的程度。
一定要說嫉妒的話,也是嫉妒朱簡烜更受皇帝父親的重視,更重要的還有大量的專利收益。
朱簡烜明白了這些之後,對北美的事情也就釋然了。
最後聽到皇帝說到日本的事情,就下意識的提了個穿越者的典型方案:
「我們可以招募日本的窮鬼去非洲搶地盤,同時去跟埃及人丶阿曼人丶奧斯曼人打仗。
「奪取地紅海周邊和埃及地區,修建運河打通紅海和地中海。
「這些地區的天方教國家都有一定戰鬥力,直接用咱們大明軍民去征服,傷亡可能會比較高。
「用兇悍的日本人去打仗,搶佔這些地盤還能消耗日本人,可以算是一舉兩得。
「等戰爭結束後,可以在非洲建個藩國安置還活著的日本人。
「給他們一些最低階的藩屬國爵位,再分給他們一些農田和崑崙奴就是了。」
朱仲林聽到這個提案,就非常感慨的又拍了拍朱簡烜的肩膀:
「大明在海外的事情,果然還是得靠你啊,別人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想法。
「你就在外面放心大膽的佔領想要佔領的地方,放心大膽的經營任何想經營的產業。
「你的兄弟們若是真的有想要去海外的闖蕩的,我就打發到你那邊給你打下手。
「你判斷他們真的有能力獨擋一面,就自己決定給他們安排個什麼職務。
「或者是找個你覺得合適的地方,劃一塊地讓他們自己去經營。
「不過你自己啊,也不能一直在外面飄著,有空的時候也要回來看看爹孃……」
朱簡烜大致明白,老爹是想把海外的事情都交給自己來管,像是一種更大規模的分封。
本土給太子,海外給自己。
這對自己既是某種看重,也可能是某種補償。
他的心裡可能確實相信,自己更適合成為下一代的皇帝。
但是現實的約束讓他無法做出這種決策。
他現在應該已經徹底放棄廢長立幼的想法了,畢竟已經六十三歲了。
在這個時代,這個年齡的老人,隨時都可能會去世,現在調整身後事的安排,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同時他對自己的大哥,他既嫡且長的皇太子,應該還是比較滿意的。
壓制太子應該只是本能的不想太子分權。
朱簡烜心中帶著感慨,頗為認真的點頭說: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等澳洲和北美的建設告一段落,會回來探望父皇母后的。」
非常抱歉,剛發現我定時釋出的日期訂到明天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