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會談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傳統君主,卻深受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
相比神羅皇帝,他更願意當一個哈布斯堡帝國的皇帝,或者說是奧地利皇帝。
對於神羅,他認可伏爾泰那句「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是帝國」的評語,所以沒有什麼好感。
所以他雖然是合法的神羅皇帝,但本人卻幾乎沒有參與過神羅帝國的事務。
約瑟夫的理想,是整合哈布斯堡領地,建設一箇中央集權的帝國,併為之奮鬥了一生。
約瑟夫和母親特蕾莎,在奧地利等哈布斯堡核心地區的改革相對成功。
限制教會和傳統貴族的權力,提高農奴的地位和權利,逐步統一地方和中央的管理機構。
但是尼德蘭與奧地利之間,隔著一堆大大小小的神羅邦國。
這種地理上的距離和轄區上的隔絕,嚴重製約和限制了哈布斯堡對尼德蘭的管理。
所以約瑟夫費盡心機,想要用尼德蘭這塊獨立性高而且遙遠的土地,交換巴伐利亞這塊以德意志人為主且緊挨奧地利的土地。
與此同時,巴伐利亞的繼承人,普法爾茨選帝侯也樂意做這個這個交易。
普法爾茨選帝侯原有的領地,更近靠近尼德蘭地區,關鍵是尼德蘭地區更加的富裕。
約瑟夫二世還保證,可以將普法爾茨選帝侯晉升為勃艮第國王。
(神羅地圖,是時間比較接近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前的狀態。
(藍灰色是普魯士,淺橙色是薩克森,深橙色是哈布斯堡的幾塊地,包括奧地利和波西米亞丶摩拉維亞丶蒂羅爾等等。
(普魯士和哈布斯堡在神羅範圍之外的匈牙利等土地沒有被標註出來。
(紅色加深是南尼德蘭地區,也稱奧地利屬尼德蘭,中間綠色高亮的是普法爾茨,藍色加深的是巴伐利亞。)
哈布斯堡和普法爾茨選帝侯都願意交易。
但普魯士和薩克森等德意志邦國不允許他們兩個實現這種理想。
在原有的歷史上,兩人第一次交易嘗試在1779年失敗後,在1785年就又謀劃了第二次。
還是因為普魯士拉著一堆德意志邦國反對而失敗。
現在,約瑟夫二世收到妹夫路易十六夫妻的來信後,認真思考了與大明交易的可行性。
法國外交大臣格拉維耶能想到的事情,約瑟夫二世也能考慮得到。
交換加拿大對哈布斯堡而言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大明在歐洲建設了貿易中心,也只會讓法國和荷蘭受益,最多是南尼德蘭也有利益。
但對哈布斯堡而言沒有明顯利益。
放大明進來插手歐洲的事務,也確實會影響法國的地位。
但是,將普魯士視為宿敵的約瑟夫,還考慮到了引入大明的力量制衡普魯士,以期完成南尼德蘭和巴伐利亞交易的可能性。
這份交易就是約瑟夫二世最想做的事情。
只要能夠完成交易,把尼德蘭割下來一塊,給大明當貿易港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反正都是準備拿出來交易的土地,是本來就很難控制的土地。
所以約瑟夫二世一個人思考了半天之後,再次整理了一份新的領土交換計劃。
然後讓人給普法爾茨選帝侯送信,約他跟自己一起去一趟巴黎,在巴黎親自與大明的使節交流。
——
大明咸寧三十六年六月十一日,西曆1782年7月20日。
大明使節團抵達巴黎——城郊的凡爾賽。
朱簡烜的擔憂和提醒,其實稍微有那麼一點點過於誇張了。
不是巴黎沒有那麼髒亂差,而是因為國王全家不住在巴黎,住在郊外的凡爾賽宮。
大明鴻臚寺少卿劉權之,帶著自己的隨行官員和翻譯,乘坐法國王室準備的馬車,直接去了凡爾賽宮。
在金碧輝煌,充滿了暴發戶氣場的宮殿裡,劉權之見到了法國國王丶王后。
還有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約瑟夫二世。
劉權之帶著幾個翻譯和隨行官員,一起對著三個君主行了個拱手禮:
「大明鴻臚寺少卿,歐洲使團全權代表劉權之,見過三位陛下。」
劉權之既是負責外交的,所以知道歐洲的王后也算陛下。
路易十六根本沒有想過要讓大明使節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