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設計新一代的主力火炮戰艦了。
「圍繞燃油鍋爐和蒸汽輪機構建的新動力系統,相比使用燃煤鍋爐和多漲式往復蒸汽機的舊動力系統,優勢實在太明顯了。
「首先是能夠提高戰場機動航速,能夠讓戰艦航速超過每小時五十公里。
「然後是能夠繼續提高戰艦的續航能力。
「五千噸重油的熱量相當於八千噸煤炭,關鍵是煤炭是固體,無論怎麼堆砌,燃料艙中都會有空隙。
「而重油可以是液體,能夠堆滿整個燃料艙。
「所以總體上算下來,同樣尺寸的燃料艙,裝載重油儲存的能量,應該能達到裝載煤炭能量的兩倍。
「煤炭換成重油,戰艦的最大航程理論上能夠翻倍。
「還能夠提高燃料的補給效率,重油加熱之後就是液體狀態,可以從油庫透過管道直接輸入船艙。
「不需要人工和機器慢吞吞的裝填了。
「給大型戰艦補給煤炭可能需要按照天來算時間,而補給燃油應該就可以按照小時來計算了。
「更重要的是能夠總體上提高戰艦的持續作戰能力,
「燃煤鍋爐是半開放式的,需要人和機器不斷地將煤炭投入鍋爐之中,煤炭也只能在鍋爐的底部平面上燃燒。
「而燃油鍋爐可以是封閉的,可以透過管道和噴淋系統直接輸入爐膛,關鍵是燃油可以在整個爐膛內部的整個空間中燃燒。
「還不需要清理爐膛內的灰渣,也不再需要頻繁的停機清理鍋爐水管上的焦渣煤灰。
「不但機器的效率丶能量密度大幅度上升,還可以持續穩定的滿負荷運轉,不再受限於鍋爐工人的體力。
「所以新戰艦設計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更換新的燃油動力系統了。
「然後是進一步提高火力密度。
「雙聯裝炮塔的火炮密度太低,佔據的艦體空間還是太大了,還要進一步的集中火炮。
「所以嘗試設計三聯裝或者四聯裝的炮塔。
「進而將主炮全部集中在艦體中軸線上,讓所有火炮都能在側舷對敵的時候發揮作用。
「同時設計效率更高的機械揚彈機,繼續加快所有火炮的裝填速度。
「最後是最大速度,以每小時五十公里為目標。
「同時至少要在每小時三十公里的情況,持續航行超過一萬公里。
「至少應該滿足,從舟山軍港啟航,無需補給跨越太平洋,抵達杉樹谷(加利福尼亞)。
「使用燃油動力系統,應該容易很容易打到這個目標,而煤炭就非常的困難。
「艦體的規模,放在與航母相同的水平吧,大概在一萬五千噸左右。
「但不需要卡著標準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最終的艦體噸位。」
朱簡烜要求的新戰艦,基本就是無畏艦的成熟形態了,只是噸位和防禦以及火炮等級,都只是大型裝甲巡洋艦的水平。
因為現在的戰場上不需要更大的火炮了,那自然也不需要建造更大的戰艦和更厚的裝甲。
滿載排水量一萬五千噸的戰艦應該足夠滿足實際需求了。
而朱簡烜說的都是理所當然的改進,在眼前的工匠們們看來,也都是最正常的選擇。
他們比其他任何人都明白,燃油動力系統相比燃煤系統的優勢,所以此時都非常認真的一起答應著:
「臣等遵命。」
不過在原有的歷史上,軍艦動力系統從煤炭轉換到燃油,可是經歷了很多的波折。
十九世紀初,全世界最強的英國海軍,在這個問題上反覆考慮猶豫了至少十年,才最終決定從燃煤鍋爐換成燃油鍋爐。
一是因為大英帝國家大業大,全球的無數煤炭產業工人衣食所繫,相應利益集團會透過政治渠道反對這種變革。
二是英國是資產階級民主國家,當時也沒有一個強權人物,能夠強行推動涉及到大群體利益的變革。
最終的更換也可以算是不得不換,因為美國人已經換了,其他國家也不會跟英國人耗著。
家大業大的英國海軍,在時代變革到來的時候,都是最為痛苦的時候。
也都是其他國家追趕英國這個領頭羊的最佳時刻。
現在的大明就沒有這些問題,朱簡烜這個皇帝的權威是無可置疑的,推動的還是非常合理的改革。
根本沒有人站出來問怎麼安排還在擴張建設中的煤炭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