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平原的核心
朱簡烜的安排說完,現場的官員和貴族們再次齊聲答應著。
朱簡烜繼續詢問:
「還有什麼問題嗎?」
這次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猶豫考慮了好幾秒鐘。
最後是劉權之站出來問:
「稟殿下,北美新都選址之事,殿下可有指示?」
朱簡烜立刻反應過來,自己當初跟所有的北美官員和貴族們說過,紐約只是美國的臨時首都。
未來要另外選址建設一座新的城市,作為美國未來的正式都城,同時作為大明在北美的真正核心城市。
大明和美國未來的目標,肯定是要奪取整個北美大平原的,現在更是變成了整個北美大陸。
所以大致的範圍是在北美大平原中間區域,找氣候環境風水合適的地方。
朱簡烜當初故意提這個說法,主要的目的有兩個。
一是給北美的官員和貴族一個念想,避免高階貴族和官員憑藉身份和權力優勢,迅速霸佔大量適合開墾的優質土地,進而影響紐約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二是紐約被自由邦和自治領包圍,周圍已經有了大量的歐洲裔居民,應該另外建設一個以大明移民為主的城市。
到目前為止,朱簡烜的第一個目的實現的很不錯。
北美的官員和貴族確實都惦記著遷都的事情,再加上朱簡烜早期的規劃和安排,紐約周圍的土地分配相對比較公允。
沒有出現土地過度集中的情況。
但是反過來看的話,這種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只是讓高階貴族和官員非常不踏實,商人也同樣非常的不踏實。
他們想要投資,又擔心未來朱簡烜真的遷都,擔心現在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
這同樣會影響紐約的開發和建設。
不過即便如此,紐約也已經有了大量的投資,貴族和官員已經事實上在紐約紮根了。
大部分人已經不是很想遷都了,特別是中低層官員。
所以現在好不容易等到朱簡烜親自來了北美,官員和貴族們反而開始糾結要不要討論這個問題。
既想要把目前的既定事實確定下來,又擔心一開口詢問導致遷都行動正式啟動。
但這件事情終究還是要問,沒辦法永遠的裝聾作啞。
所以劉權之就開口了。
其實朱簡烜要遷都的意思可以算是半真半假的。
無論是否真的貫徹執行都是可以的。
不過以目前北美的總體局勢,朱簡烜覺得這個宣傳口徑應該繼續維持。
紐約的地理位置極佳,特別是聯通五大湖的運河建成後,將成為北美東海岸優勢最大的港口城市。
紐約目前只有六十萬人,在傳統舊大陸的城市中,已經是非常大的規模了。
但紐約的城市人口規模潛力是千萬級的。
一旦將紐約的首都地位做實了,那官員和貴族肯定會開始大規模佔地了,肯定會影響未來的繼續發展。
與此同時,相對於整個大明北美的範圍,紐約的位置也確實太偏了。
單純看在整個地圖上的位置,與崇禎以前順天府在大明本土的位置類似。
但是順天府南邊就是整個中原大地,順天府是在華北平原之上的。
而紐約與北美大平原中間卻隔著帕山-阿巴拉契亞山脈。
在北美大陸的地理格局上,紐約的其實並不像是順天府,反而有點像是杭州。
大明和美國確實需要另外選擇一個地方,作為北美大平原中部的核心城市,用於控制大平原。
再在西海岸的杉樹灣(舊金山灣)地區,建設一個西海岸的核心城市,紐約未來只是作為東海岸的核心城市,
朱簡烜再次看向眼前的北美地圖。
北美大河的幹流基本上就在大平原中間,沿河建城方便獲取水資源同時可以利用水運。
所以建城的位置選擇,基本上就是順著大河干流去找。
但還要考慮北美的特殊氣候。
北美大陸西側有洛基山,東側有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
中間則是南北方向完全敞開的大平原,缺乏東西行的山脈攔截北上南下的氣流。
所以無論是南方墨西哥灣的暖流,還是北方北冰洋的寒流,都可以一口氣貫穿整個大陸。
南北方向來的氣流在大平原中間相遇,不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