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戰爭
段玉裁的話說完,現場陷入了一陣低沉的議論之中。
「那可不是普通的反賊,而是黑奴啊——」
「他們現在只是反奴隸制,並沒有直接反對法國,甚至可能是支援法國現在的朝廷的。」
「他們造的是原有法國朝廷的反,原有朝廷的國王還在咱們大明呢。」
「現在直接跟這些黑反賊打交道不合適……」
朱簡烜心中也在思考,幾個官員提出的幾條思路的優劣。
朱簡烜的思路跟這時候的官員是不太一樣的,會更多的考慮長遠的影響。
直接接洽歐洲殖民地的造反派,確實有可能在殖民地形成想要造反就找大明的風氣。
但是以這種形式接納來的「地方」會有很高的獨立性,他們肯定會想要類似美國自由邦的條件。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應該嘗試直接控制,而不是給與他們自治權。
特別是海地造反的還是黑奴,他們爭取的還是自由,朱簡烜不希望自己轄區內有大量自由黑人。
朱簡烜斟酌著語言:
「直接跟海地暴動的黑奴打交道,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現在暫時不要考慮了。
「首先以平叛丶消滅反賊的方向來處理。
「我覺得大家說的幾個思路都不錯,可以嘗試兼而有之的規劃。
「從我的隨行軍團中調派一萬大明主力軍,負責在在正面戰場進攻擊潰叛軍主力。
「一萬美利堅王國陸軍丶一萬美利堅自由邦陸軍丶另外組織兩萬黑奴軍協助作戰,負責鎮壓和控制地方。
「如果交戰後發現兵力不夠,立刻通知後方再增兵。
「樞密使曹振東擔任此次作戰的總指揮,美國陸軍軍長李安邦擔任副總指揮。
「北美中衛指揮使趙成棟指揮王國陸軍,霍雷肖·蓋茨指揮自由邦陸軍,喬治·華盛頓指揮黑奴軍。
「安排我的出巡護航艦隊,以及美國海軍艦隊提供支援。
「控制關鍵的港口和城鎮,封鎖海上航運和補給。
朱簡烜這邊拿定主意了,就直接下達了一串命令。
現場的文武官員立刻起身領命:
「臣等遵命。」
朱簡烜最初提出的問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控制局勢,現在準備先出兵五萬。
對於大明人而言,這個規模不算特別小,但也絕對不算大。
對於美國而言也是輕輕鬆鬆的。
但這已經超過了其他歐洲國家在海外的動員能力極限了。
北美的幾百萬歐洲裔和大明裔人口的優勢很大。
而且無論自由邦民兵還是王國屯田衛所民兵,都是一種特殊的動員制度。
如果不惜代價,現在北美能組織超過五十萬民兵。
作戰大方向確定下來了,會議進入了軍事會議階段,開始討論具體的作戰規劃。
朱簡烜特別提醒:
「可以使用燃燒瓶和手榴彈,務必多殺傷摧毀叛軍有生力量。
「不需要特別在乎島上的種植園,將島嶼徹底摧毀到原始狀態也沒有問題。
一群武官各自心中有了理解,嘴上都是直接答應著。
作戰規劃的會議持續了三天,三天之後眾將領就乘坐蒸汽船出發。
費淳也奉命去了紐奧良,接見海地奴隸主代表德伊夫。
奧縣縣令陪同,歐房典吏夏爾·馬丁負責翻譯。
德伊夫在紐奧良住了半個月,聽到大明的大臣來接見自己,這些天積累的焦慮一掃而空。
看到發現馬丁還要給自己當翻譯之後,頓時就又感覺焦慮起來。
同時下意識的在心中發誓,以後自己一定要學會漢語,不能讓馬丁這種賤民夾在自己和大明的大臣中間。
費淳代表朱簡烜,接受德伊夫的邀請,與德伊夫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
大明和美國共同出兵,為海地平定黑人暴亂。
德伊夫等海地官民請求內附,成為美國的一個自治領,並保留奴隸制。
德伊夫想要成為自由邦,但費淳得到了朱簡烜安排,不可能答應。
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德伊夫不得不接受了自治領方案。
隨後美國船隊護送德伊夫的隨從返回海地,報告他的談判結果。
費淳留在紐奧良,等待與朱簡烜匯合離開。
曹振東為首的武官返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