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天朝皇帝的宣稱(2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但對於天朝皇帝而言,這件事情比較簡單。

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政治邏輯。

雖然這句話本來是用來抱怨,說大家都是王的臣子,你不能偏讓我一個人勞作,不能偏寵信其他臣子。

說天下都是王的土地,你不能光把好東西都給一個地方,你要一碗水端平啊。

但這也正好說明,天下都屬於王,已經是共識了。

到了西漢,又形成了更加具象化的另一種說辭,「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東漢又有「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因為有了君臣宗藩體系,所以天朝皇帝要先問一嘴,你這個蠻夷服不服我,不服那就可以打。

在這種話語體系中,天朝皇帝擁有無限宣稱。

臣子如果反對戰爭,最多是用勞民傷財,甚至於是打不過,不值得打,這樣去勸阻。

沒有人會認為,皇帝沒有資格開疆拓土丶征服蠻夷。

這個皇帝的無限宣稱權,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促進大一統的推手。

只要多個人都稱王稱帝了,那相互之間就必須爭鬥,理論上沒有共存的可能,除非其中一方主動稱臣。

只不過,這種過於寬泛的宣稱,實際效果並不是很好。

但大明現在的情況,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無論是武官還是文官,都傾向於開疆拓土。

武官能得戰功能封爵,甚至能夠裂土封藩建國。

文官系統能有更多的官職缺額,多一個省就有一組三四衙門,一堆官職可以往下分派安置。

本土的官員去海外,至少要直接升一級,調派出去空出缺來,下層官員也要跟著升職。

更底層的實際邏輯,還是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大明本土已經有五億人人,按照傳統封建王朝的狀態,土地承載力已經到極限了。

就算是朱簡烜統一天下,事實上完成了一輪帝國重建,但人口和土地的數量比例並沒有變。

而且現在的人口仍然在持續高速增長,每年幾百上千萬的速度非常嚇人。

如果不是大明正在全面工業化,吸收了多餘的農業人口,有了化肥和海外的糧食,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

否則大明朝廷很難維持穩定。

所以大明必須持續向外移民,必須去海外開荒。

大明百姓現在也都知道,海外的荒地多的是,適合耕種的也多的是。

在大明本土,一家只有幾畝地到十幾畝地,但是到了海外,一家至少能分一百畝地。

朱簡烜在深思熟慮之後,就把所有大學士和樞密使全部招過來。

下令開始整軍備戰,做打二十年仗的準備。

天工八年,大明的兵工廠生產效率全部拉滿,樞密院和都督府來時徵召更多士兵,組織更多的移民團。

降低非洲的資源投送規模,準備更多的戰艦丶客船丶貨船。

大明對非洲外藩的支援已經結束了,但是對特殊有功外藩和親藩的支援,最多還要維持差不多二十年。

不過朱簡烜設計的開拓支援是按照比例遞減的,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財政波動。

時間慢慢來到了天工九年,也就是西曆1802年,到今年初的時候,巴拿馬運河主體工程恢復就要滿兩年了。

按照五年前的約定,此時西班牙應該去工程現場,評估運河建設是否真的能完成,並交付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了。

於是由內閣大學士劉權之安排,鴻臚寺和水部各派了一個人,前往西班牙通知他們開始交接,同時派人去北美準備接收。

這是通知,而不是討論和確認,大明自己知道運河工程基本順利,肯定能在預定期限之前完成。

西班牙國王丶王后丶首相收到大明的代表的通知的時候,雖然驚愕和糾結,但很快就選擇接受現實,下令開始交接土地。

他們知道與大明的合作週期,所以最近一直關注著巴拿馬運河的建設狀態。

截止到1801年底,運河工程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一半。

原有的運河被重新疏浚,然後進一步加深和加寬,同時挖掘新的河道。

由於做好了提前準備,運河重新開工之後沒有出現什麼紕漏,是肉眼看得見的順利。

預計再過三到五年之後,整個巴拿馬運河就能通航了。

關鍵是西班牙人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