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本土來的汪廷珍,看到這些海外蠻夷的時候,不願意給他們什麼好臉色。
雖然對方的身份似乎相當於法國的大學士。
但是汪廷珍甚至都沒有正式的回禮,就直接坐下來詢問對方的來意,不過倒給塔列朗準備了座位。
塔列朗是有正事的,現在也不介意禮儀問題,坐下之後趕緊解釋:
「法國與大明素來並無矛盾,也並無利益層面的衝突,所以法國並不想與大明作戰。
「但西班牙是法國盟友,所以法國不得不因此對大明宣戰,不過法國不希望與大明實際作戰。
「若大明軍隊不直接登陸西班牙本土,法國軍隊便不會與大明有任何衝突。」
汪廷珍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對方的目的,不敢跟大明作戰又不想要在歐洲這個圈子內丟了臉面。
既然想要大明配合,那肯定要拿出條件來,不然大明為什麼要配合:
「大明數年前剛與你們法國做過一場,現在你們法國還佔著西班牙的牙買加和波多黎各,你們需要把這兩地交出來。」
塔列朗也是機靈人,瞬間就明白了汪廷珍的意思。
什麼叫素來沒有矛盾?我們雙方几年前不是剛剛打過嗎?你們都忘了嗎?
同時塔列朗心中也出現了驚喜,因為汪廷珍表達出來的意思,是可以配合暫時不跟法國作戰的。
當前,前提是法國答應汪廷珍的條件。
塔列朗馬上苦著臉說:
「直接出讓牙買加和波多黎各,法國國內的民意輿論必然洶湧,這會迫使法國與大明再次作戰的。」
汪廷珍聽塔列朗還在討價還價,於是就又給對方點明瞭另外一個好處:
「大明可以支援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對法國宣戰。」
塔列朗明顯一愣,這句話是威脅嗎?
不是,這甚至是一個條件,為了解決波多黎各和牙買加交易的條件。
奧地利等國與法國的戰爭再起,那拿破崙就可以再次去打奧地利等歐洲國家。
拿破崙覺得法國打不過大明,但是肯定可以打得過奧地利等歐洲國家。
正好可以用與歐洲國家作戰牽制了力量作為藉口,對民間宣稱不得不暫時放棄牙買加和波多黎各。
這樣壓制和掩蓋法國事實上割讓兩處殖民地的輿論影響。
塔列朗盤算了一下,認為可以接受這種安排,不過也繼續嘗試努力爭取一下,少交出去一塊殖民地:
「我們至少應該保留一塊殖民地,用於安撫法國國民的情緒……」
汪廷珍非常強硬的直接說:
「你們一旦對大明宣戰,大明馬上就會出兵奪取這兩座小島,我們在北美大陸上已經動員了二十萬軍隊。
「同時還會從塔蘭託丶哈德倫發動進攻,奪取義大利半島和德意志地區的土地。」
汪廷珍的意思很簡單,你們不接受那就真打,大明的條件沒得商量。
塔列朗不得不接受了現實:
「請勿動怒,我們可以接受您的意志……」
於是汪廷珍和塔列朗簽署了一份秘密備忘錄。
法國放棄牙買加和波多黎各,大明則在解決西班牙的殖民地之前,不會參與歐洲大陸上的戰事。
但是,大明卻會支援奧地利等國參與對法國的戰爭。
塔列朗帶著備忘錄告辭,回去向拿破崙「報喜」。
說完了自己得到的回應,遞上籤署的秘密被往後,最後總結說:
「執政官閣下,大明對法國似乎沒有很強的敵意,我們未來應該也是可以妥協共處的。
「但前提是法國不能插手新大陸事務,並將勢力侷限在歐洲大陸本土。」
拿破崙聽完稍微鬆了口氣:
「大明最強大的原因是人口眾多,最大的問題也是人口太多了。
「所以一直在努力奪佔海外的荒涼土地並輸出移民,反而對人口眾多的地方沒有太大興趣。
「人口對歐洲國家而言是財富和力量,對大明卻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拿破崙感慨了幾句,然後下令立刻對大明宣戰。
同時也要儘快頒佈自己參與擬定的《民法典》,同時立刻開始準備自己的加冕典禮。
自己作為一個平民,直接加冕稱帝可能會激怒歐洲各國君主,讓歐洲各國再次主動參與到對法國的戰爭中來。
不久之後,英國外交使者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