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要把自己的百姓直接送過去掌控土地和財富。
西班牙在新大陸的殖民地全面崩盤,所有重要官方據點全部喪失,這些訊息最終點燃了西班牙本土居民的怒火。
不過在大明人看來,經此一戰完全掌控整個新大陸,當然是可喜可賀的大盛事。
大明百姓對非洲的印象不是特別好,大部分地方的氣候都過於炎熱,相比大明本土更像是南洋。
南北美洲的大平原,這些與大明本土江南氣候類似的地方,才是大明人最感興趣的。
與此同時,西班牙人折騰了八年,大明接著修了八年的巴拿馬運河,在天工十三年春季到來的時候,也終於正式貫通了。
巴拿馬運河的標準與蘇伊士運河相同,河道的平均寬度兩百米,水深超過十六米,可以通航目前最大的船。
不過蘇伊士運河本身的長度就超過一百六十公里,而巴拿馬運河的長度只有六十多公里。
但是蘇伊士運河不到三年就挖完了,巴拿馬運河卻用了十六年之多。
就算是刨除西班牙人的工作量,單純算大明施工的時間也有八年,就算是刨除開荒準備時間,單純挖掘工作也用了五年。
而且蘇伊士運河還是人工挖掘的,巴拿馬運河工程已經開始使用內燃機驅動的工程機械了。
還是因為巴拿馬地區的情況比蘇伊士複雜多了。
蘇伊士地區的氣候可以全年全天干活,巴拿馬每年都有半年時間幹不了活。
巴拿馬地區的總體海拔比蘇伊士更高,大部分地方都在十米以上,總土方工程量幾乎比蘇伊士多了一倍。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一樣,計劃上也是要修建雙線運河的。
所以單線貫通之後,複線工程也同步開始了。
有了現成的鐵路丶港口丶工程機械丶工人丶口糧田,複線工程效率很高很多。
按照總共李寶柱的估算,估計最多四年左右就能完成。
此時的巴拿馬運河區,已經是一片頗為成熟的開拓區了,開拓出了三百多萬畝水田。
工地兩側修築了多處水庫,還有配合排水灌溉的溝渠,就算是旱季也能引水灌溉,所以能種三季水稻了。
當地居民已經增加到了八十萬人,其中五十萬是大明本土來的移民。
剩下的就是美洲各處戰場上送來的西班牙俘虜了,包括西班牙軍人丶民兵丶教會人員丶反抗大明的移民,以及他們的黑奴。
這些俘虜大部分都是青壯年,現在被大明移民中的民兵看管著,在工地周圍幹雜活或者農活。
也正是有了這些青壯俘虜,李寶柱才覺得複線運河能夠更快完成。
巴拿馬運河正式貫通之後,巴拿馬本地作為美洲交通樞紐地位,就變得異常牢固而不可動搖了。
這裡還要修建大型煤站丶油庫丶貨場,修建大型碼頭和修船廠。
未來還會持續輸送移民過來。
再加上這裡還要繼續建設運河,工程建設需求近乎沒有上限,所以周邊地區的俘虜都在被陸續送過來使用。
歐洲戰場上。
正面戰場似乎在義大利半島南部丶德意志地區北部丶西班牙的直布羅陀和其他周邊地區。
英國丶奧地利丶俄國,以及各個僕從國的保王黨起義軍,陸續和法國和西班牙軍隊打了幾場大會戰。
法國取得了大部分勝利,控制了絕大部分德意志地區,將普魯士王室趕到了東柯尼斯堡。
佔領了大部分波蘭地區,佔領了哈布斯堡控制的巴伐利亞地區,正在步步為營的向維也納推進。
英國艦隊在封鎖法國和僕從國的對外貿易,法國也在大陸上封鎖僕從國對英國的貿易。
但是沒有爆發歷史上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可能是因為西班牙失去殖民地,大艦隊已經無法維持了。
在朱簡烜看來,相比歷史上的拿破崙戰爭,現在歐洲的局勢終於出現了巨大的偏差。
最讓朱簡烜在意的事情,就是拿破崙這個「步步為營」的進攻方式,與歷史上的拿破崙相比好像完全轉向了。
按照西廠的情報,拿破崙在德意志和波蘭解放農奴,還給農奴分了地,關鍵是還在搞科舉。
拿破崙不再當歐洲式的征服者,開始學神洲那些志在天下的割據勢力了。
給自己的親信手下分地紮根,然後再從拿地的農民之中徵兵,還透過科舉招攬傳統貴族外的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