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也差不太遠。
南面不用說,就是順著外城城牆,後世南二環的範圍,繼續向東西兩側擴充套件長度。
向東延伸到東三環和東四環之間,地鐵十四號線附近。
向西延伸到西三環附近。
向北延伸到元大都城牆舊址,也就是後世的北土城和地鐵十號線附近。
這樣整個城牆環繞的範圍,大概是一百七十平方公里,面積是原有順天府城的三倍。
增加的部分是原來的兩倍,看面積是足夠用來建設新的朝廷辦公機構了。
這些看上去還算合理,但這並不是老皇帝設想的全部。
在這樣的基礎上,老皇帝在新城牆的四個角,各加上了一個小一圈的犄角要塞。
西北角的那樣正好可以把玉泉山丶頤和園丶圓明園圈進去。
朱簡烜看著這個設想就覺得很割裂。
但是在老皇帝看來,應該是非常的正常的,他覺得這種防禦結構很好用。
朱簡烜有些尷尬的笑著說:
「父皇,我們有了新火炮和炸藥,現在的城牆已經用處不大了。
「就算是強行轟擊,也只需要少數幾天,就能把城牆炸塌了。」
老皇帝卻一本正經的說:
「咱們大明的城牆,最重要的作用其實不是防禦,而是控制出入的人員和物資以及收稅。
「這個控制人員進出,包括土匪丶竊賊丶細作,不然內陸的城池不需要修建完善的城牆。
「或者是在居住區周圍,選擇合適的地方修建幾個軍事要塞,就能起到比城牆更好的防禦作用了。
「所以在我看來,你設想的朝廷未來的衙門辦公區和科技中心,還是要控制在城牆以內。
「外城城牆圈出來的新城區範圍可以分成三塊。
「北面可以給中央朝廷衙門,西面給科技中心,東面給那什麼文化中心和其他衙門。
「未來的重大典禮儀式,還是到內城重建的紫禁城辦。
「外城不同區域之間也可以加城牆隔開,透過城牆上的巡邏兵和城門口的崗哨,控制人員和物資的出入。
「保護朝廷機密和科技機密,都不能輕易的洩露出去。
「外圍四個要塞,可以監控城市和周圍的情況,隨時偵察和警戒和鎮壓。」
朱簡烜聽完稍微有點擔憂:
「修建城牆確實可以控制出入,可以更方便的管控資訊和人員,但是這樣城牆內的人口數量會不會太多了?
「但是北方不同於江南,城市用水是個大問題,現在順天府城的地下水已經沒法用了,需要從遠郊專門修建水渠供應了。
「外城修建完成之後,未來的朝廷官員丶科研人員丶大學學生丶文化人員都在一起,需要的飲水會更多的。」
老皇帝非常嚴肅的說:
「我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中央朝廷的辦公機構和重要的科研機構,必須放在專門的城牆內管控。
「就按照你現在執行的方案,由一個朝廷機構專門供應生活物資,禁止民間機構參與。
「如果擔心城內人口過多,可以把你說的那些學校和文化機構分到外地去。
「城牆以內只保留朝廷和科研機構,再在周圍多修幾個水庫。
「只要不讓普通居民在城內聚集,所有人口都是朝廷直接管控的話,數量是多不起來的。」
朱簡烜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如果順天府城只有朝廷機構和科研機構,對周圍的水源應該不會太大的壓力。
主要問題是,這是老皇帝提出來的思路和方案,自己現在還是他的皇太子,不能強硬的反對和拒絕。
朱簡烜稍微遲疑了一會兒,就決定先接受老皇帝的要求,準備未來再看情況具體調整。
主線換階段,過度劇情不好寫,有點卡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