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米。
但是無論哪一份方案,這個世界的乾隆都是搞不起的。
而且紫禁城屬於儀式性的宮殿,乾隆平時根本不在這裡辦公,有這錢不如繼續擴建圓明園呢。
朱簡烜簡單翻了一遍之後說:
「父皇您不會想要直接用清國的工程方案吧?
「純木質的宮殿修一百米,能保持結構穩定性嗎?咱們的工匠能造這麼高的純木質的宮殿嗎?
「關鍵是,奉天殿那個臺基寬度也才一百米出頭吧。
「如果宮殿高度也是一百米左右,整個宮殿看上去並不協調吧?」
老皇帝笑著說:
「我當然不會用清虜的方案,用你媽的話說,清虜的東西都太老土了。
「不過他們發現的這些木材,他們前期做的勘探和測試,他們計算得到的資料,都可以作為我們的設計參考。
「北美的這種杉樹確實很好,確實非常適合作為宮殿的樑棟,確實能夠造出一百米高的宮殿。
「造起來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工匠比前的高明多了,一百米不是問題。
「關於形態上,你說的倒是不錯,原有的紫禁城的格局,確實不適合造這麼大的宮殿。
「如果直接在奉天殿原有臺基上造一百米高的宮殿,高度和寬度會非常的接近,整體看上去確實不協調。
「要保持建築整體的比例,那總高度最好不要超過四十米,柱子只需要二三十米就夠了,用不上這種北美的高大杉樹。
「所以所以我的想法是擴大臺基,把奉天殿臺基寬度加到兩百米以上。
「其他的宮殿,同樣由於高度擴大,臺基也要同步擴大。
「這樣整個紫禁城的佈局,都要做一次緊湊型的調整,縮小室外的空曠面積。」
朱簡烜聽完直接懵了。
本來以為,老爹也覺得在奉天殿臺基上直接造一百米高的宮殿不合適,然後就該理所當然的退回到還原永樂狀態方案。
結果老爹的思路是反過來的。
既然太高的宮殿放在較小的臺基上不協調,那就擴大臺基,而不是縮小可能造的宮殿。
朱簡烜張了張嘴:
「不是……父皇,這個三大殿雖然燒了很多次了,但是臺基卻是實打實的永樂年的東西,咱們最好還是不要動了吧?」
老皇帝卻頗為倔強:
「成祖當年若是發現了這種北美巨樹,那紫禁城肯定會按照這種標準來造。
「現在改變紫禁城的佈局,也是實現成祖應該實現的目標。」
朱簡烜頗為糾結的辯解說:
「如果成祖發現了這種巨樹,那紫禁城的總體規模肯定要擴大,而不是保持現在這種總體尺寸。」
老皇帝聽到這句話,似乎又有了新想法:
「那就把紫禁城和皇城以及周圍的建築全部拆除,重建一個面積擴大到原來四倍規模的新紫禁城。」
朱簡烜聽到老黃地上這反向開門方向,頓時就有點繃不住了。
朱簡烜現在和老皇帝的關係就比較特殊。
老皇帝還是大明正兒八經的皇帝,但是實際上已經基本不掌握大明的最高權力了。
易儲政變和還於舊都之後,大明朝廷原有的官員全都失勢。
現在大明朝廷的文武官員,絕大部分都是吳國來的,也就是都是朱簡烜的嫡系。
朱簡烜如果真的想要限制老皇帝,老皇帝現在是真的什麼都做不了。
但是朱簡烜卻不敢也不會那麼做,老皇帝是自己這輩子的生父,而且一直對自己照顧有加。
易儲政變也是老皇帝自己發動,主動把實際權力送到了自己手中的。
於情於理,自己都不應該與自己這個老爹為難。
但是整個推平紫禁城重建的想法也實在是太過離譜了。
朱簡烜只能斟酌著語言勸導:
「父皇……新建其實比重建更快,兒臣覺得與其對紫禁城的地基大動干戈,不如換地方從無到有的建造一個新的。」
紫禁城是大明的標誌性的政治儀式性建築。
順天府有一個,應天府有一個,鳳陽府本來也有一個,只是沒有建完就廢棄了。
其他的藩王府,也是在紫禁城的基礎上縮減來的。
所以換地方搞一個也不算離譜。
老皇帝笑著反問:
「太子所言有理,那咱們就不折騰紫禁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