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還有一個比較激進方案,將水位提高代235米,蓄水量增加到1260億立方米,蓄水丶防洪丶發電能力都會大幅度提升。
與此同時,江水仍然留在長江自己所在的峽谷之中,仍然不會大規模淹沒平地。
水位超過235米就會開始溢位來了。
三峽工程的最大難點是移民,前世的工程投資的一半花在移民上了。
現在的大明相比前世有一個巨大的優勢,不只是擁有足夠多的待開荒土地,可以方便廉價的安置移民。
關鍵是重慶此時還是藩鎮,封在重慶的渝國公即將帶移民前往非洲開拓。
可以趁此機會將沿江谷地內的居民遷徙出去。
不過大明現在的工程技術水平有限,別說235米水位的大壩了,175米的短期內都不要想。
朱簡烜心中考量著未來的事情安排說:
「思路是不錯的,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去做規劃,選擇合適的地方勘探之後,再做詳細方案出來。
「對長江三峽地區的詳細勘探還要繼續。
「同時責令即將成立的重慶府衙門,渝國公率領他的移民離開之後,空出來的江邊河谷內不要再住人。」
李寶柱直接躬身答應著:
「學生遵命。」
朱簡烜說完之後就稍微沉默了一會兒,通盤考慮了目前得到的情況,做出了一批預見性的安排:
「三江澤大湖工程中……黑龍江截流可以儘快開始,儘快開始蓄水。
「無論是為未來的三江澤大湖蓄水,還是單純的為了在三江澤淤田,還是在三江澤形成湖面分割控制地區。
「三江澤都應該至少形成有足夠面積和深度的湖水。
「這不影響未來具體是否讓三江澤水完全南流,也不影響引水入京丶入黃河的工程。
「成立一個三江公司,負責三江澤築壩引水工程。
「在黑龍江下游築壩截留的同時,開始引水線路的詳細勘探和規劃。
「責令山西丶陝西兩省,推動在黃土高原上推廣築壩淤田丶植樹種草丶禁止山羊丶改柴為煤。
「要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來,黃土高原上的大部分地方,降水量和土壤應該不適合樹木,那就儘量以草為主。
「汪萊,你等到引水線路勘探完成後,再做整體的引水和黃河改道的詳細規劃。」
朱簡烜的邏輯倒也簡單,三江澤蓄水需要的時間太長,而且三江澤蓄水與引水入黃河並不繫結,可以儘快單獨開始。
黃河中上游的治理,與黃河下游的河道調整,也是不需要繫結的,也應該儘快單獨開始。
至於黃河改道,以及引入入京本身,都不需要著急。
前者可以有數十年的時間,後者至少也有二十年的時間,可以慢慢的規劃和啟動建設。
用後世新世紀的眼光看,煤燒多了當然會影響環境,但是燒柴火更加破壞環境。
現在也沒有天然氣和電力,用煤取代柴草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方向了。
普通居民生活消耗的煤,跟工廠用的煤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在民間全面推廣使用煤炭,讓百姓不再需要上山砍柴割草當柴火,才能真正讓山巒恢復綠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