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心疼我素未謀面的孫子們」(2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到京師的時候,也不會馬上繼位,也不能直接與朝廷官員合作。

「而是要再次集中起來管理,可以在皇宮旁邊專門劃出一塊區域,用蕭牆與皇宮直接圈在一起,建設專門的王府。

「讓皇子們帶著自己的家庭成員,集中在這片區域之內居住,不得隨意外出,不得直接接觸外臣。

「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比如說要大明參議院,讓歷練回來的皇子都擔任參議。

「參議不參與朝廷事務的決策,也不會被安排去直接負責任何事務,只負責對朝廷機構和人員的監督和審計。

「平時就盯著所有朝廷機構和人員挑毛病,隨時根據皇帝的要求對政務發表建議和評價。

「直到皇帝決定選擇誰來當繼承人,其他皇子才能結束這種參議生活。

「皇子在京師觀政期間不能參與決策,也就是不能給他的投資者可見的回報。

「關鍵是還要擔任最遭人嫌的監督職務,還要透過找官員的麻煩得到政績,站在普通官員的對立面,否則就可能被淘汰。

「這樣的皇子,短期收益沒有,投資花費巨大,收益週期極長,風險還很大。

「等某個被投資的皇子真正繼位的時候,投資他的老尚書和商人們可能都已經退休了。

「就算是老尚書的子弟們,能夠得那個皇子現在的照顧,但他們作為晚輩是無法直接影響皇子的。

「正常的侍郎和尚書們,他們為什麼要冒著那麼大的風險,花巨大的精力去做這種事情?

「反過來看,如果投資和支援沒有必要,那專門的攻擊和詆譭同樣沒有必要了。

「他們怎麼能夠保證,他們詆譭的皇子,未來真的沒有機會繼位?

「而且皇子是可以直接給皇帝寫報告,如果有人故意攻擊和詆譭,當事人很容易發現異常。

「實際上,在這樣的複雜規則之下,要把一個皇子單獨推到最前面,同時把他的所有競爭者全部壓下去,可能需要中央和地方所有官員一起合力。

「既然能做到這一點,那這個皇子已經是眾望所歸了,那他就應該成為未來的繼承人。

「因為官員本身就會有黨派,他們真的能夠團結一心的時候,那朝廷本身已經出大問題了,不用考慮皇子的問題了。」

老皇帝聽完之後認真考慮了一下:

「這樣考慮,對於所有人而言,最佳的應對方案,似乎都是結個善緣,相當於給所有皇子最小的投資。

「這樣可能會導致所有皇子最終的表現相差不大,除非每個皇子的能力真的驚人,否則大部分人之間肯定拉不開差距。

「皇子到了京師之後,又不讓他們自己決策做事,那皇帝最終怎麼選繼承人?」

朱簡烜繼續解釋說:

「為了這套儲君篩選體系能夠正常運轉,應該制定全套的規劃丶實施丶評價丶監督丶審查體系。

「從學習到歷練到觀政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有多種定性而不定量的評價考察。

「只看皇子是否合乎最基本的標準,不看具體的成績高低。

「讀書的時候就透過最典型的考試,就把腦子明顯不太好的淘汰掉,把正常水平的都送進歷練階段。

「在歷練階段把身體有問題的淘汰掉,把無法掌握基本行政邏輯的淘汰掉。

「透過歷練回到京師的皇子,其實已經都是基本合格的儲君了,至少應該是中人以上的水平。

「在最終的參政階段,皇子們要負責給機構和官員找問題,能夠展現他們的真正能力。

「皇帝隨時也都可以親自出題,觀察皇子對具體政務的分析和建議,確定他們的實際認知水平。

「這種日常考核沒有成績,單純看哪個皇子的處事風格最符合皇帝的心意。

「這個階段其實可以公開出來,說最終的儲君篩選就是『如皇帝意』者,其他的條件就都不看了。

「最後選誰完全看皇帝的喜好。

「規避掉其他力量對皇位傳承的干涉,或者讓大規模的干涉變得沒有意義,才能讓皇帝的權力真正獨立。」

老皇帝聽完之後再次陷入了沉思:

「這樣聽起來似乎有些可行性,但最好還是慢慢的摸索著來。

「你最不要馬上把這些事情挑明,應該先執行起來看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你想要篩選就要有範圍,也就是有足夠多的子嗣。

「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