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太子監國(2 / 3)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按照老皇帝的安排,皇城範圍自然是皇帝專用的。

皇城周圍也要留出足夠的土地。

一是給現在和未來的宗室居住,二是給皇帝未來設定的直轄新機構使用。

就比如吳王實驗室那種機構,以及朱簡烜規劃的皇子集中居住區,再比如大明參議院。

所以崇文門以西,宣武門以東,皇城兩側和北部,一直到北城牆之間的區域,全部留作皇室專用地。

朝廷的中央衙署所在地,本來就在皇城的南門外,跟皇城就隔著一個長安街。

所以整個長安街以南的區域,中間部分給中央朝廷衙署辦公使用,兩側區域給所有文武官員家庭居住使用。

宣武門裡街以西,長安街以北,也就是西城的大部分地區,分給科研機構人員使用和居住。

崇文門裡街以東,長安街以北,一部分作為朝廷府庫,一部分給勳貴和退休人員居住,一部分留給未來的新朝廷設施。

朝廷的新設施和皇帝直接設立的新設施是不同的。

所有與中央衙署無關的機構,包括北直隸丶順天府丶大興縣丶宛平縣的相應機構,全部放在外城。

吳國官員和科研機構的人員和裝置,在順天府城內全部安頓下來後,朱簡烜陪著老皇帝一起,接受了所有官員們的朝拜。

老皇帝朱仲林坐在御座上面,看著下面這一大批頗為年輕的吳國官員,在自己心中輕輕嘆了口氣。

然後正式下旨,說自己現在年過古稀,身體也不太好,要好好頤養天年了。

命皇太子朱簡烜監國攝政,代自己處理朝廷事務。

朝堂上的官員基本都是吳國來的,本來就是朱簡烜的臣子,對這種聖旨當然一體遵從。

所有官員跟在朱簡烜後面,齊刷刷的向老皇帝躬身行禮:

「臣等遵旨。」

這道聖旨下來,朱簡烜就算是正式接過了大明的行政權了。

在這種禮儀性質的大朝會上,朱簡烜也沒有做任何額外的要求和命令,禮儀完成之後就直接結束了朝會。

老皇帝去西苑休息,普通官員回部門去辦事。

朱簡烜則是去了文華殿,召集在京的樞密丶秘書丶郎中們開會。

朱簡烜已經調整了文華殿的格局,朱簡烜專門要求製作了一張大長桌子,縱向擺在坐北朝南的御案的下方。

朱簡烜坐在御案下面,長桌的上方主位,其他主要官員坐在長桌兩側。

格局有點類似後世常見的會議室。

朱簡烜先坐下,其他的官員對朱簡烜拱手行禮,然後再依次落座。

朱簡烜也不跟這些老下屬廢話,直接開口安排具體的事兒:

「我們現在必須儘快爭奪大明上下的行政體系。

「將大明朝廷機構丶吳國朝廷機構丶原清國地方機構,三個體系的機構和人員,整合到統一的行政體系中來。

「完成中央到地方在機構層面的真正統一。

「同時趁著這次全面整編的機會,順帶著調整不合理的中央部門的權責,不合適的地方機構的等級和轄區。

「這件事情分中央衙署和地方兩個方面討論。」

大明中央朝廷機構,是在崇禎以前的內閣六部都督府的體系之上擴充套件來的。

中央朝廷方面,一是稍微拆分原有的大部門,設立了稅部丶民部等幾個新部門。

二是對原始職能有交叉和重複的機構,重新劃分釐清了權責。

比如說將所有涉外事務全部交給了鴻臚寺,禮部專門負責文化和考試相關的事務。

審判職責全部交給了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不再參與判案,刑部負責刑律修訂,都察院負責監督。

三是提升了鴻臚寺等機構的品級和地位,使之獲得了與傳統部門相同的地位。

四是重塑了東廠丶西廠丶錦衣衛的職能,東西廠變成了分別負責對神州內外的情報機構,錦衣衛變成了治安機構。

地方上,首先有大明的傳統的省丶府丶州丶縣,都司丶衛所,藩國三套體系。

另外加上了皇帝直接管理的皇莊和皇商體系。

吳國中央機構有秘書府丶樞密院,文武兩班共三十多個司,幾十個朝廷直屬的王有工廠。

吳國原有地方機構,還有都司丶衛所,州縣,藩屬,共君聯盟四種型別。

人口雖然比大明本土少得多,機構卻更加複雜。

清國原有中央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