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回到崑崙山玉虛宮,面色陰沉似水,對通天教主在封神三商中的提議滿是憤懣。
然天道威壓如巨嶽懸頂,不可強逆。
元始天尊即便心中有萬般不滿,也不敢公然違抗天道之命。
但坐以待斃絕非良策,若不謀劃應對截教之法,闡教恐在封神之劫中受損嚴重。
思及此,元始天尊暗道:若我一人出手,恐難抗天道制裁,但若眾聖齊動,或可法不責眾。
為了闡教,不得不另闢蹊徑,看來還得再訪大師兄一趟,必要時招呼西方兩位二聖入局。
玉虛宮中,悠悠鐘聲迴盪,十二金仙以及燃燈道人,雲中子,南極仙翁聞之,紛紛趕來。
眾人見元始天尊面色凝重,皆心有惴惴。
那股不安的情緒,在眾仙之間瀰漫開來。
元始天尊掃視眾仙,沉聲道:“此次封神三商,結局已定。三教門下,皆憑機緣入劫。此劫數,非同小可,關乎爾等仙途命運。”
眾金仙面面相覷,廣成子上前一步,拱手問道:“師尊,吾等當如何應對此劫?”
元始天尊道:“爾等先依原先安排行事。封神之際,爾等可下山收取門徒,以應大劫。”
在這洪荒天地之間,收徒之舉,實乃為傳承自身之道。
師徒之間,氣運相連,相互影響,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道之一途,氣運為重,其如無形之線,貫穿著整個洪荒世界。
氣運被削,輕則道行不進,重則身死道消。
元始天尊命十二金仙收徒,雖以其徒弟擋劫,然此舉並非沒有代價。
師父之劫,雖可借弟子之力以避,然師之氣運亦隨之流轉。
若師之德行深厚,或可抵禦氣運之消耗;若德行有虧,恐遭氣運反噬,禍及自身。
此乃天地之道,因果迴圈,報應不爽。
師徒關係,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無窮奧秘,牽一髮而動全身。
廣成子心中一凜,道:“師尊,截教弟子眾多,吾等恐難以應對。”
元始天尊冷聲道:“吾闡教弟子,皆根正苗紅,身負大氣運。豈會懼那截教之人?爾等只需秉持正道,自可無虞。若遇截教弟子逆天而行,不可留情,必要之時,眾人當聯手應之。此乃生死之局,不可有絲毫懈怠。”
赤精子道:“師尊,那截教之人多有旁門左道之術,吾等當如何防範?”
元始天尊道:“旁門左道,難登大雅之堂。吾闡教之法,乃正統之道。爾等當以正道之法,堅守本心,不為邪術所惑。那截教之術,雖看似威力不凡,然多有弊端。其術多依賴外力,而非自身修行。吾道之正,可破萬邪。爾等以正道之法,自可破之。且吾闡教有諸多法寶,威力非凡。若遇截教之人,可憑藉法寶之力,克敵制勝。”
眾仙聞言,雖心有忐忑,但皆恭敬應道:“謹遵師命。”
元始天尊又對十二金仙道:“。此次封神,爾等當小心謹慎,不可莽撞。若有危難,可速回玉虛宮求助。”
眾金仙應諾。
另一邊,通天教主回到金鰲島碧遊宮,亦是心緒難平。
此次封神,幸得金靈提醒,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通天教主當即召集內門弟子。
眾弟子齊聚,碧遊宮一片肅穆。
通天教主緩緩開口:“此次三商封神,大局已定。三教門下,各憑機緣渡劫。”
多寶道人上前問道:“師尊,我截教門人可有必劫之策?”
通天道:“道祖曾言,禁閉山門,靜誦《黃庭》,或可避此劫數。汝可傳令眾弟子,以此而行。”
無當聖母又問道:“師尊,若遇闡教之人挑釁,當如何應對?”
通天教主道:“吾等以和為貴,但若闡教之人主動挑釁,吾截教亦不可示弱。當以吾道之威,禦敵於外。”
此時,金靈頗有些無奈,歷史還是回到原來軌跡上。
通天教主應對劫難此法初衷是好的,但也導致了眾弟子逐個被擊破的局面。
“師尊,依弟子之見。若福緣淺薄,恐被劫氣所惑,即便躲避,亦難逃脫。如今封神之勢已成,劫氣如影隨形,豈是禁閉山門便可避之?與其如此,不如主動應劫。”
通天教主聞言看向金靈,自己這個二徒弟,道行高深,洞悉天機之能甚至不弱於聖人。
截教有此興盛,金靈居功至偉,而且對於封神走向皆被其言中,通天此刻心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