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至燕山遇大雨,入茂林避雨。
雨停後,西伯侯見將星出現,命人尋找,眾人在古墓旁找到一孩子。
伯侯大喜,認為此兒是百子之兆。
正此時,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來訪。
西伯侯姬昌縱馬前行,一路登山過嶺,剛剛趕過燕山。
再往前行走不過一二十里處,忽見一道人翩然而至。
這道人丰姿清秀,相貌奇特,道家風味十足,寬袍大袖,盡顯飄然出世之態。
他向著姬昌馬前稽首行禮道:“君侯,貧道有禮了。”
西伯侯見狀,慌忙下馬答禮,說道:“不才姬昌,多有失禮。敢問道者因何至此?出自哪座名山?居於何處洞府?今日相見,有何賜教?願聞其詳。”
那道人回應道:“貧道乃終南山玉柱洞之士雲中子。方才兩聲雷鳴,將星顯現,貧道不辭千里趕來,只為尋訪將星。今日得見君侯,實乃幸事。”
西伯侯聽後,命左右之人抱過那孩子,交與道人。
道人接過孩子,端詳片刻道:“將星,你此時方才出現。”
接著又對文王說道:“賢侯,貧道欲將此兒帶上終南山,收為徒弟。待賢侯歸來之日,再將此兒奉還,不知賢侯意下如何?”
西伯侯點頭道:“帶去無妨,此乃日後相會,不知以何為名證?”
道人言:“電過現身,日後相會之時,便以雷震為名。”
西伯侯拱手道:“不才領教了。”
雲中子遂抱雷震子返回終南山而去。
姬昌進五關,過澠池縣等地,來到金亭館驛,與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相聚。
酒行數巡,文王問天子詔四臣所為何事,鄂崇禹指責崇侯虎過惡多端,與費仲、尤渾勾結,苦殺萬民。
崇侯虎大怒,欲與鄂崇禹相爭,被西伯侯勸阻。
此時,驛卒言今夜傳杯歡會飲,明日鮮紅染市曹。
西伯侯追問,驛卒道出姜王后屈死西宮,二殿下被大風颳去,紂王暗傳聖旨,宣四位大臣明日早朝不分皂白一概斬首。
姜桓楚聞女慘死,昏倒在地。
西伯侯等決定各具奏章,明早見君犯顏力諫。
費仲知四位大臣在館驛,進偏殿見紂王,獻計明日四侯上本,不分皂白將其斬首。
次日早朝,四侯伯聽詔至殿前。
姜桓楚直言無罪,紂王大怒,欲將其碎醢其屍。
西伯侯姬昌等三人啟奏,紂王不看本章,欲殺三位大臣。
亞相比干展開本章,紂王看後大怒,扯碎表章。
費仲、尤渾諫赦崇侯虎,言其素有忠直,出力報國。
紂王聽從,特赦崇侯虎。
武成王黃飛虎與七王力諫,求赦姜桓楚、鄂崇禹、姬昌。
紂王允免姬昌死罪,堅持處斬姜桓楚、鄂崇禹。
楊任等六位大臣進諫,言二臣無過,應赦還本國。
紂王怒拒,傳旨正典刑。
姜桓楚被亂刀碎剁,鄂崇禹梟首。
姬昌拜謝七位殿下,眾人收屍埋葬二侯。
紂王次日升殿,亞相比干奏收二臣之屍,放歸姬昌。
紂王准奏,費仲諫言恐放姬昌生變,獻計試探姬昌。
比干至館驛告知姬昌,囑其早行。
次日,姬昌拜闕辭行,百官餞別。
費仲、尤渾也來餞別,三人把盞。
費、尤二人探問姬昌先天數,姬昌酒酣忘形,言國家氣數將盡,紂王不能善終,費、尤二人將被炮烙而絕。
二人回朝,向紂王進讒言,紂王怒命晁田追趕姬昌。
西伯自覺失言,令家將遠離,恐生變故。
晁田追至,西伯無奈隨其回朝歌。
黃飛虎大驚,約七位殿下至午門。
西伯向紂王解釋,紂王不信,命其演日下吉凶。
西伯言明日太廟火災,紂王將其下獄,待明日驗證。
次日午時,太廟果然起火,紂王大驚。
眾大臣力諫赦姬昌,紂王准奏,不赦歸國,暫居羑里。
西伯進了羑里,教化大行,軍民樂業,閒居推明伏羲八卦,變成六十四卦。
此時,天下大亂,東伯侯之子姜文煥反了,領四十萬人馬兵取遊魂關;
南伯侯鄂順反了,領二十萬人馬取三山關,天下已反了四百鎮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