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申公豹精心挑選了一名親信,火速派其前往丞相府。
那親信見到姜子牙後,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一道來。
不過在講述過程中,巧妙地避開了土行孫已然伏法之事。
姜子牙一聽頓時大驚失色,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心中暗叫:“禍事了!此事實在是兇險萬分,倘若處理稍有差池,這興周伐紂的千秋大業恐怕也會因此而功敗垂成。”
待送走來人,姜子牙在原地來回踱步,心急如焚。
片刻也不敢耽擱,當機立斷喚來楊戩,道:“楊戩,此事實在危急,你速速前往夾龍山一趟,務必以最快的速度請你師伯懼留孫前來相助。唯有他親臨,或許才能化解這場危機。”
楊戩領命,不敢有絲毫遲疑,即刻施展土遁而去。
楊戩在途中誤入“青鸞鬥闕”,偶遇龍吉公主。
此女乃昊天上帝親女,瑤池金母所生。
只因蟠桃會奉酒,有失規矩,誤犯清戒,被貶鳳凰山青鸞鬥闕。
楊戩拜別龍吉,繼續駕土遁至夾龍山飛龍洞。
楊戩見到懼留孫行禮高呼:“師伯。”
懼留孫見是楊戩,臉上帶著些許疑惑之色,問道:“楊戩,你怎麼來了?”
楊戩不敢有絲毫拖沓,直入主題道:“師伯可曾不見了捆仙繩?”
懼留孫一聽這話,臉色瞬間大變,忙問:“你如何得知?”
楊戩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訴說:“有個土行孫,同鄧九公來征伐西岐,那廝手段頗為詭異,善遁地之術,用的正是師伯您的捆仙繩,憑藉此寶,他在戰場上如魚得水,屢屢將子牙師叔的門人拿入湯營,令我軍士氣大挫。而後此人更是膽大妄為,喪心病狂,居然妄圖行刺武王,幸得西岐國師申公豹早有察覺,如今已將其擒獲,只是如今生死未卜。弟子特來奉請師伯前往西岐,化解此危局。”
懼留孫聽得,不禁怒髮衝冠,大聲喝道:“好畜生!竟敢私自下山,盜吾寶貝,害吾不淺。楊戩你且先回西岐,貧道隨後就來。”
隨後懼留孫召來童子,吩咐道:“看守洞門,我去西岐走一遭。”
童子領命,恭聲應下。
懼留孫不再遲疑,當即施展縱地金光法,周身金光閃耀,化作一道金色,瞬間便消失在原地,不多時便來到了西岐相府。
左右侍從遠遠望見這神奇的一幕,急忙飛奔入內,向姜子牙稟報:“懼留孫仙師來至。”
姜子牙聽聞,趕忙親自迎出府來。
二人相見,彼此攜手至殿,行禮之後依次坐下。
姜子牙滿臉憂慮,開口說道:“道兄這逆徒助紂為虐,又連勝我軍,我又不知其究竟是何來歷,如今更是進宮行刺武王,被擒之後,生死不知,我實在無計可施,只得請道兄一顧,還望道兄隨我進宮面見武王,說明情況,以解眾人之惑,平此風波。”
懼留孫眉頭緊皺,滿臉懊悔之色,長嘆一聲說道:“自從我來破十絕陣回去,自未曾檢點此寶。豈知是這畜生盜在這裡作怪,闖下彌天大禍。此事我之過也,若能早有察覺,何至於此。”
隨後姜子牙心懷忐忑,引領懼留孫進宮見武王。
待進入大殿,懼留孫神色恭敬,稽首行禮,口中說道:“俱留孫見過賢王。”
武王卻微微側身,抬手虛扶道:“孤王不敢受仙人拜禮。”
此語一出,大殿內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眾人聽聞,心中皆是一凜,皆知武王這是公然表達對闡教的不滿。
往昔,武王對待闡教諸仙皆是以老師之禮相待,每有仙人蒞臨,必是親自相迎,言辭懇切,態度謙卑。
可如今這一句
“不敢受仙人拜禮”,其中的疏離與冷淡昭然若揭。
姜子牙見狀,趕忙上前一步,打圓場道:“大王,此次懼留孫大仙得知土行孫之事,心急如焚,特來面見大王。還望大王莫要因土行孫一人之過,而遷怒於整個闡教。”
一旁的申公豹冷哼一聲,道:“姜子牙,我主武王一直對你們闡教敬重有加。然如今這土行孫身為闡教中人,竟敢入宮行刺大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叫大王如何再信闡教?”
申公豹此言一出,姜子牙心中暗罵申公豹惡毒。
申公豹此舉用心險惡,這麼一問,此言無形之中把自己陷於兩難之地。
俗話說得好,天地君親師,自己身為西岐丞相,自當以君王為主,於情於理都應站在武王這一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