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萬美元!」
李藝書直接打斷對方:「《無名之輩》是一部商業文藝片,在觀影體驗上是非常好的,而且要比昆汀的《低俗小說》更成熟,如果賣給別的片商,我怕會跟你打擂臺的。」
1500萬…哈維眉頭緊鎖,這個數字有點超過了他的心理價位。
「哈維,迪士尼不是一直都想參與獨立製片發行,所以才入股了你的公司嗎?你完全可以找迪士尼要錢,這部電影質量怎麼樣,我相信你很清楚,雖然不是英語片,但是最近北美那邊一直在抗議種族歧視,如果你們以這個為噱頭,我相信還能吸引一波反種族歧視的白左進電影院,也不用過多的進行宣傳,省了不少宣傳費用。」
北美那邊鬧出的動靜,李藝書自然是知道的,而且摩根弗里曼那邊還是他親自聯絡之後,對方才答應在節目上表達出一些抗議的話語。
畢竟李藝書又不是黑人,雖然雙方在合作《為奴十二年》,可這個情分在上次柏林電影節的時候,摩根弗里曼已經還掉了,雙方誰也不欠誰。
為此,李藝書也是拿出《芝加哥》女三號許諾為代價,讓摩根弗里曼幫忙呼籲反歧視,順便調動了一下專業的黑人抗議團體上街走一走。
「好吧,李,你說服了我,1500萬就1500萬。」
哈維深思熟慮一番,覺得還是可行的。
這個價格雖然高了點,但北美那邊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度是有的,更不要說之前李藝書遭遇歧視,更讓電影的名字在北美多次出現。
未來也能借著電影,收割一波反歧視主義者的電影票,而且還不用過多的支付宣傳費,等電影正式確定檔期丶上映的時候,稍微打打gg,適當宣傳一下,勾起大眾對這件事的回憶即可。
「哈哈,你不會虧的哈維。」
李藝書爽朗一笑,他沒有哈維那麼深的運作獨立影片的能力,《無名之輩》商業元素是有,但畢竟是一部華語片,想要在北美上映且獲得大規模放映的機會,李藝書麾下的藝術娛樂集團還不夠格。
包括今年上映的《死神來了》,他也是藉助了哥倫比亞影業的發行渠道,才能在一開始大規模開畫。
不過現在艾米已經在跟北美一些不太受發行公司重視的社群丶鄉鎮的院線聯盟洽談合作。
分成比例方面肯定是比不上那些老牌發行公司的,但勝在雙方談的還算不錯,後續有增長的空間。
「李,現在我們該談談《芝加哥》了!」
哈維目光閃爍,他現在可是無比渴望跟李藝書合作新電影,這部《無名之輩》撐死了也就最多給他帶來不足千萬美元的收益。
但是《芝加哥》就不同了,這個故事最早創意來自20年代的一個社會新聞,但真正讓其名聲大噪,是有導演將其改變成歌舞劇,在1975年百老匯上映後,贏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樣一部具有相當廣泛觀眾基礎的題材,拍攝成影片的話,在北美這一塊的票房絕對是不低的。
而且歌舞片市場在全球相對而言,都是較為廣泛的,歐洲本身就有濃厚的歌舞劇的歷史。
正因為商業價值很高,哈維就想著在這方面多分一杯羹。
只不過李藝書也清楚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的價值,強硬的態度,最後哈維不得不答應了六四分成。
「哈維,買下改編權的事就交給你了。」
李藝書要六四開,不只是為了多賺錢,更主要的還是話語權。
哈維信誓旦旦:「放心李,我已經讓人去聯絡百老匯那邊,應該很快就能拿下這個劇本改編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