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去年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也幫了他不少忙。
於情於理,這份人情肯定都得還的。
年代電影公司。
邱福生的辦公室內。
「李導,只要你開口,不管什麼題材的影片,我們公司都投!」
邱福生大手一揮,表示資金跟型別都不是問題,只要是李藝書拍的,他都投資。
李藝書道:「邱總,我這現在有兩部電影想法,就看你選那個了。」
「李導請說。」邱福生眼前一亮。
「兩部都是文藝片。」
李藝書先將《隱入塵煙》的大致劇情講了一遍,之後又講了一部後來的巴西電影《中央車站》。(大致講一遍不會洩露,這種故事很常見,主要還是拍跟演)
這段時間,李藝書好好地研究了一下柏林電影節,同時也回憶了不少柏林電影節的拿獎作品。
真正符合李藝書拍攝的,一共就那麼幾部,其中最適合的,可能就是《中央車站》了。
這個電影的故事很簡單,朵拉是一名在中央車站代寫信的人,寫一封信收一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
然後朵拉遇到了一對母子倆,兒子從沒見過爸爸,所以希望能夠寫信給爸爸,但是在出站以後,母親就發生車禍身亡。
母性的驅使下,朵拉答應帶這個兒子到東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兩人卻變得越來越親近。
算是一部公路題材的溫情影片,在1998年拿到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
這片子改編成華語片不是問題,也不會有太多的突兀感。
李藝書盤算過,他想要在拿到了坎城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後,還能再拿到柏林的金熊獎,恐怕沒那麼簡單,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拍幾部衝刺金熊。
趁著現在歐洲三大獎對中國電影備受青睞的這幾年黃金時間,拿到三大獎的圓滿,估計李藝書也就在文藝片方面知足了。
但如果在1997年之前,都拿不到的話,那李藝書也不會再繼續衝獎了,而是會著手國產大片,由他開啟國產大片新時代。
儘管千禧年,國內還不足以支撐大片的票房,但最起碼名頭都擺在這,國內首部投資過億的電影~
應該也挺不錯的?
「都是好故事啊。」
邱福生好歹跟張一謀合作過《大紅燈籠高高掛》,跟後來的《活著》,還投資過侯孝先的《悲情城市》,對文藝片還算熟悉,所以只聽李藝書大致講的兩個故事,就知道這肯定是衝獎的電影。
李藝書證明過自己拿獎的能力,這兩部電影只要保持水準,不說拿大獎,最起碼也能拿點小獎,然後好賣出國外版權的。
想到這,邱福生忍不住說道:「李導,不知道我能不能貪心點,兩個都選?」
「哈哈,當然沒問題了邱總。」
李藝書爽朗一笑:「不過事有急緩,先確定好拍那一部,日後再說另外一部也不遲。」
聽見這話,邱福生就知道沒戲,他思慮了一番,開口道:「李導,其實這次找您合作的不光是我,青霞她也很希望能夠跟李導您合作的。」
青霞?李藝書疑惑的看向對方。
邱福生道:「年初在寶島見過面後,我幾次在酒會上跟青霞小姐見面,她都找我打聽李導的事,還說只要李導有文藝片的想法,就一定要考慮考慮她,哪怕不要片酬她也願意演。」
「這個…」
李藝書有點遲疑,他也挺想跟青霞合作一回的,只是《隱入塵煙》跟《中央車站》都不太適合對方。
《隱入塵煙》他準備找鞏麗來演,感覺目前國內,就只有她能演出那種感覺。
《中央車站》他還是準備找鞏麗……
突然感覺國內好像沒幾個適合的女演員~
首先肯定是不能太漂亮不能太精緻,不然就好像是範八億出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一樣,她這張臉,根本一點農婦的感覺都沒有……
說實在的,早期的《蘋果》拍的洗腳妹還是很不錯的,可這部演的農婦,給人感覺就好像有人問:皇帝種地的鋤頭是不是金子做的?
「當然了李導,要是不合適就算了。」邱福生笑了笑,他也只是替青霞帶句話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