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打板員撤退後,黃海兵出演的張遼,一身盔甲威風凜凜,手持一把大刀,站在千軍前方,遙指前方,大喝一聲:「衝!」
瞬間,千名騎兵部隊,紛紛兩腿一夾,胯下馬匹猶如脫韁的野馬,從山下一路往上衝鋒。
五臺攝影機同時開拍,左右兩邊,前後,還有一臺高高的搖臂,從十幾米的高空拍攝。
「咔!」
李駿一直盯著監控器,確定這一幕沒問題後,立馬又讓人把部隊喊回來重新聚集,之後讓幾名攝影師,扛著攝影機走到部隊的中間,近距離拍攝衝鋒的戲份。
就這麼一場戲,拍了半個小時。
之後便是烏桓那邊的衝鋒。
相比較騎兵連部隊的陣型,一群牧民出演的烏桓部隊,就顯得有點烏合之眾了。
不過這麼演也挺好,烏桓要是足夠強大的話,也不至於被曹操一路追殺,乃至被張遼在白狼山親手砍死了他們的烏桓王蹋頓。
等雙方衝鋒戲份拍完,已經上午十一點了。
群演們累還好,主要是馬受不了。
李藝書便讓大家休息,給馬喂喂飼料,讓群演們休息休息。
韓三坪走到帳篷內,感慨道:「這第一次拍古代戰爭戲,才發現是真的折磨人啊。」
「哈哈,其實我拍《大決戰》的時候還好,沒感覺那麼複雜。」
李駿看向了李藝書,笑眯眯道:「主要還是總導演思路多,想法好。」
《大決戰》拍攝的可粗狂多了,幾乎是模擬了當初的三大戰役,所以在拍攝的時候,顯得有那麼點粗狂。
而且李駿導演不像李藝書這種有後世的拍攝技巧,他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的拍攝思路上。
對於兩軍衝鋒的戲,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想法,就是硬橋硬馬,雙方衝鋒,然後近距離拍。
哪像李藝書這般,不僅調來了吊臂高空拍,又是多機位拍攝,還讓一名騎術不錯的蒙古族攝影師,騎在馬上,扛著攝影機,來拍攝正面衝鋒時的畫面。
「是啊!」韓三坪佩服的看著李藝書:「總導,你這拍攝手法可真厲害,剛剛我一直在看監控器,你這要是剪出來,馬戲絕對能震撼住觀眾的。」
「哈哈,年輕人想法多嘛。」
李藝書笑了笑,這些技巧很多都是後來總結出來的,這年頭古代戰爭戲拍的本來就少,不知道也很正常。
幾人有說有笑的聊了起來,突然李駿問道:「對了,接下來雙方衝鋒的戲,要怎麼拍?直接對沖?」
「不行!」
李藝書搖頭道:「直接對沖,容易造成傷亡情況,我的想法是拍攝時,攝影機的角度,垂直於對沖方向,這樣就能掩蓋對沖錯位的情況,從鏡頭中看起來,就好像雙方是撞到了一起。」
李駿是老導演了,李藝書這麼一說,他立馬就幻想出鏡頭感,點點頭:「這個辦法好!既真實又不會出現傷亡。」
「還有蹋頓被斬的戲,也要採取這種錯位對沖的方式,不過蹋頓要從馬上跌落,看著張遼率軍衝鋒過來,這個場景絕對精彩……」
幾人討論起來。
突然外面有場務跑進來:「總導,何晴來了。」
「李導你先休息,我跟韓廠長去見見我們的蔡文姬。」
李藝書讓李駿休息休息,他年紀大了,精力不比他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