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農曆九月中旬,塞北的風,已經有了寒意,當年元綺跟隨蕭淙之赴任靖州也是這個時候。
策馬出昱州再往北,草色漸枯,風過如割。
商會集市的第一站選址就在沃河上游,早在一個月前, 萬凜已經帶著物資在軍隊的守護下,在上游駐紮。他們就地取材伐木建房,開闢出一大片空地。
“郡主,您瞧。”荔雲語氣中透著驚喜。
元綺揭開簾子,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一個月時間,已建成了一座小規模的木頭鎮集,沿著沃河,核心是木樓,木樓外層層包圍著行軍的帳篷。
“速度真快。”她輕語讚歎。
“可不是?侯爺派了八千人呢。”
八千人,足以讓一座小城在一個月之間拔地而起!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眼前的景象令元綺心中感到震撼,雖算不上奇觀,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萬凜和張禮鋒前來迎接,對著前頭馬上的蕭淙之說了什麼,便讓開路,讓隊伍進城去。
沿街已經有不少外族商人駐紮,簡易的鋪面上是琳琅滿目的商品。
元綺揭開小格窗的簾子,看得出了神——雖然從小家裡生意做的大,但一次性見到外族那麼多的商品,還是看得入了迷。
“稍後有空,我帶你來逛。”蕭淙之不知什麼時候打馬來到馬車邊,用只有她能聽到的聲音說。
“倒也不用麻煩,我過過眼癮就行,正事要緊。”
蕭淙之沒再說什麼,面無表情,打馬又朝前頭去了。
元綺的心思也一直放在集市上面:“荔雲,你瞧,這裡的人來自各個部族。”
此前,元綺將建立集市的訊息告知草原各個部族,此次親自前來監督集市的建立,雖然沒有明說,但也是給各個部族,一個表忠心的機會。此前她還有些擔心,外族人會不會聯合起來拒絕加入,但如今看到這副景象,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一半兒。
而且來的路上,萬凜也向她稟報,有好幾位小部落的首領已經來此等候元綺多日了。
只是細看之下,會發現蕭淙之所之處,商戶都會避讓。那不是出於恭敬,而是因為恐懼。
元綺想,當年他殺神的名號,恐怕還有不少人記得,加之顧庭芳一事,這些外族人,都怕被他當作洩憤的物件。
荔雲也掃過人群:“郡主你看,還有不少突厥人和吐谷渾人。”
元綺面色稍稍嚴肅一些,看了看那些突厥人:“大勢所趨,遊牧民族若是一直抗拒加入,只會越來越邊緣化。這些,都是聰明人。”
荔雲心中想的卻是另一樁事:“就是不知道李瑜和月姬這兩個狗賊來了沒有。”
元綺目光閃過一絲冷意:“這裡中原計程車兵和商戶就有上萬人,再加上附近小部落的商戶,甚至還有零散的自由民,有數萬之多。若是真混進來,倒也不奇怪。我只怕他們,沒那個膽子進來。”
“是呀,咱們費了這麼大的勁兒,只要他一露頭,侯爺一定能按死他!可是……郡主,若是他們敢來,怎麼辦呀?”
元綺深思片刻說道:“你瞧,突厥離這裡並不近,卻又這麼多突厥商販,我不信其中沒有籌謀。當年他在我們手下吃過虧,受過辱,即便李瑜能忍住,月姬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更何況,咱們的軍隊已經藉著建集市的名義向北而去,若他不露面,侯爺自會出手。”
荔雲點了點頭:“我明白了,即便不在這裡,也會在別處,他們就像黑暗角落裡的老鼠一樣記著仇,變著花樣地找機會想報復咱們。他們忍一天,郡主的事情就辦得更順利一些,橫豎,多是我們佔了優勢。”
元綺欣慰一笑:“是了。咱們先去見見那些部落首領。”
此次來拜見的首領,都是些零散的小部落,與其說部落,倒不如說是一個小村莊,一直流離在草原上,來往於各族之間,做生意餬口,來此一來是想要安定下來,二來則是尋求中原朝堂的庇護。
倒沒什麼可疑,元綺瞭解了情況,就將此地的進展寫進摺子裡,連夜送回了上京。
寫完摺子,天邊灰黑,但集市裡仍有夜市,她心裡一直想著蕭淙之說的,一起去逛逛,於是便一直在等他。
等到天黑透了,手下計程車兵來報她,說是侯爺今夜親自巡防,不回來了,讓她先休息。
第二日萬凜又拿來名冊,請她過目。
二人就這麼連軸忙了四五日,十月底的時候,草原上下了第一場雪。
蕭淙之帶著人將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