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皇得到這個答案,有些恍惚,一時間不知道該些什麼。
他知道,在這京都府,自己怕是拿方休沒有什麼辦法了。
便是放眼整個楚國,他怕是也拿方休沒有什麼辦法。
幾十年來,他第一次升起一股無力福
一向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他怔怔地望著窗外,沉默,還是沉默。
劉成站在他的後,表同樣如此。
很久以前,他就知道,新安候絕不是常人。
可是他卻沒有想到。
一個人,能夠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辦成這樣的事。
若方休不是人,而是上的神仙下凡,他都相信了。
畢竟,這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做的像方休一般。
如今想來,那失心瘋、腦疾真是神來之筆!
楚皇和劉成都是無奈的感慨。
方休卻是來到了竹軒齋。
呂四如今還是竹軒齋的掌櫃。
竹軒齋也是辦的風生水起,分店已經開遍了大半個楚國。
這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啊!
竹軒齋在楚國就已經有了將近十幾家。
而且都是在不同的地方。
比如北方四州有一家,京畿之地乃是總店,中原道一家,江南道兩家,東南道一家,西南道一家......
彼此之間,培養了大量的信鴿,短短几的時間就能把京都府發生的事傳遍整個楚國。
跟以前相比,簡直是壤之別。
放在以前,便是內閣做出一項重大的決定,可能改變整個楚國的決定,甚至是草原來犯。
西南道、東南道,乃至江南道都要十幾以後才能收到訊息。
這還是衙門,而不是普通的百姓。
普通的百姓至少需要幾十。
如今,有了竹軒齋以後卻是全然不一樣了。
報紙這個東西,只要一文錢,便是一個乞丐都能買得起。
而且在竹軒齋的門口,每還有專人負責十二個時辰,不停的宣讀報紙上的內容。
便是一個字都不認識的人,也知道這報紙上寫的什麼。
朝中的文武百官、勳貴、富賈和楚皇,在報紙剛出來的時候,都知道這玩意的重要。
可是他們卻沒有心思去辦。
原因很簡單,一文錢一份,他們實在是不願意去辦,沒有一點兒利潤,還要倒賠不少錢。
付出和得到的回報並不算是成正比。
可是一年以後,他們如今才知道這報紙厲害到了什麼地步。
簡直就是得報紙者,得下!
當然了,並沒有那麼得誇張,但是也差不多了。
畢竟百姓們只信報紙上面的內容,其他的一概不信。
報紙就意味著真實,報紙就代表著權威。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這竹軒齋背後的主人——新安候方休!
在這京都府,以前方休的風評有多差,是個人都知道。
就連四五歲的孩聽到方府敗家子這五個字,都是嚇的不敢話。
可是就因為這竹軒齋上面的幾篇文章,如今所有人都知道新安候乃是大好人!
為國為民,都是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辦成了很多的事,不僅僅是免費書院,還有那地丁合一之策,也是新安候一手促成的!
這些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新安候心裡面是向著百姓的。
究竟是不是如此呢?
報紙上面的是的,那就一定是的了!
短短半年的時間,方休、新安候、方府公子這幾個詞竟然與以前完全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這還是在京都府,在京畿之地。
在其他地方,更不用了。
很多的人壓根就不知道京都府發生了什麼事,朝廷發生了什麼。
有些人甚至連當今的聖上是誰都不知道。
但是,在竹軒齋的報紙中,他們卻是知道了讓他們少交銀子給衙門的人是新安候——方休!
知道了,土司之亂是誰獻策平定的!
知道茶馬互市之策是誰提出的!
這是西南道的百姓們,他們知道沒有新安候就沒有他們今的好子。
北方四州的人知道是誰當初堅定的要北上,是誰在一片反對聲中堅定的要攻擊乞顏部,換得了北方四州未來幾十年的安寧。
是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