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看到,小蘇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覺得不知道該怎麼愛,不知道該如何平衡孩子和 自己的關係,因為,從潛意識裡說,他也因為小生命的到來,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要讓小蘇儘快適應這種角色轉變,首先就要讓他認識到自己心智需要“催熟”,其次還應當 跟妻子多溝通,協調一家三口之間的關係。
抑鬱的父親該打心底開始告訴自己:
1我還是丈夫,也是父親。甜蜜的二人世界已經結束,不可能時光倒流,接下來我該做好 充分的思想準備,為三口之家承擔責任。
2我要照顧妻子,因為她從身體到心理都需要我的支援和關心,如果有些工作我幫不上忙 ,那麼我也應該在妻子身邊協助她,或者語言上鼓勵她,讓她感到我的存在。
3孩子是我們愛情的結晶,我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妻子的影子,我在觀察他,我也要讓 他知道我是愛他的。
4這是我人生的重要時期,我需要相應降低自己在工作上的期待值,重心應該有所轉移, 直到孩子能成人。
5我該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那不僅是女人的事情,因為現在襁褓中的孩子需要母親的照顧 多一些,以後我則要承擔更多教育他的任務。
私下裡我還跟小蘇的妻子談了談,建議她請母親來幫她分擔一點照顧幼兒的重任,她應該也 適當給自己和丈夫留一些空間,畢竟要成為好父母,首先還是要做好夫妻。
兩個月後的一天,剛下班,大家商量去酒吧聚會,問到小蘇的時候,小蘇忙推辭說自己要回 家照顧妻兒,語言上似乎在抱怨自己生活很慘,但是大家都看出來了,他往家走的步伐理直 氣壯,而且得意洋洋。看來,經過調整,這個“大兒子”終於開始成熟起來了。
Question 39幫孩子擺脫害羞心態
孩子出生的頭幾年,主要依賴父母的衣食餵養,逐漸地,隨著孩子蹣跚走路,咿呀學語 ——教育的問題開始逐步成為頭等大事。
第67節:第十章 破解為人父母的困惑(4)
心理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性格內向的成年人,追究其根源,都來自幼年受挫的經歷, 他們都有著羞澀的童年。成年後依然害羞的人,往往不善於交際,怕承擔責任,有些還可 能發展為自閉和孤僻,甚至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其實,大多數性格內向的孩子,只要在父母正確的引導和得當的教育下,就完全可以走出羞 澀的困擾,以開放的心態來接受這個世界。
5歲的丹丹站在幼兒園的門口,緊緊抓住爸爸的手,說什麼也不願意邁出跨進幼兒園大門的 腳步。丹丹低著頭,不敢看爸爸,爸爸也沉默著,思前想後。
“丹丹不能再繼續待在奶奶家了。”丹丹的媽媽說,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沒有 幫助,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如果長期不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會變得比較孤僻,難以融入社會 。
“那就送她去附近的幼兒園吧。”丹丹的爸爸認為媽媽說得對。
“那裡有什麼?”丹丹很好奇。
“有很多和你一樣可愛的小朋友啊。”媽媽說。
“我去,幼啊園。”丹丹發音不準,但是這個決定讓父母鬆了口氣。
可是隻去了一次,丹丹回來後就再也不願意去那個媽媽說的有小朋友的地方了。怎麼辦?媽 媽找到了幼兒園的阿姨,打聽情況,看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讓丹丹受了委屈。阿姨說,丹丹很 乖,沒有任何其他異常,就是比較害羞,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多來幾次就習慣了吧。
“給你買玩具。”媽媽想小孩子只要哄哄總是要聽話的。
“好!”丹丹很高興。
“那買了玩具,你去幼兒園。”
“不去。”丹丹態度很堅定。
媽媽用完了所有的絕招,都不見效,只好一賭氣:“去,你的女兒,你想想辦法。”
爸爸回憶著出門前媽媽的表情,覺得媽媽太著急了,丹丹還是個孩子,大人並不能操之過 急,當然媽媽的初衷是好的,想讓丹丹儘快適應新環境,但是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丹丹究 竟怎麼樣才能願意去上幼兒園呢?自己該怎麼辦呢?
“丹丹,為什麼不想進去呢?你看,裡面有很多小朋友等你。”爸爸嘗試著。
“不,就不去。”丹丹搖晃著腦袋。
“你看,你要不去幼兒園,爸爸就只能陪著你,不能去上班,爸爸不去上班,就沒有錢給你 買玩具了。”爸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