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業中心。而北京不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交通中心和工業中心。解決北京人口太多的最好辦法就是遷都,並且新首都只應作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不應成為經濟中心和工業中心。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北京作為中國首都是比較偏北了。我認為,中國首都最適宜的位置是在河南省與湖北省交界的地方,例如南陽、襄陽一帶。南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地理位置來說,這一帶可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而且,這一帶地勢平坦、水量充足、交通四通八達。

最後要說明一點:顯然,我並不認為中國人口太多,甚至對於上海這樣人口密度比北京更高的城市,我也不認為“人口太多”。但我為什麼要說北京“人口太多”呢?其實我是出於這種考慮:現在中國的決策者住在北京,他們有時候是因為看到“北京人口太多”,就誤以為“中國人口太多”。因此,我之所以說“北京人口太多”,是希望決策者認識到這一點:不要看到“北京人口太多”,就誤以為“中國人口太多”,事實上,中國只有北京一個地方存在“人口太多”的問題。

“葉公好龍”與“人口太多”

在春秋時代,楚國有個叫葉子高的人,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裡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葉公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龍罷了。

現在有一些人常常說“中國人口太多”,他們主張大量減少中國人口。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員李小平主張把中國人口減少到3億,以達到他臆想中的“最佳的數量模式”。又如,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說:“丁克家庭對祖國發展有貢獻,應該享受高保”。既然李小平和程恩富認為人口少比人口多好,那麼,他們應該搬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去住。然而,李小平居住在北京,程恩富居住在上海。眾所周知,上海和北京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所以,李小平和程恩富都屬於“葉公好龍”式的人物,口頭上說喜歡人口少,但實際上卻喜歡住在人口多的大城市。c米c花c書c庫c www。7mihua。com

有些大學畢業生一邊在叫嚷“中國人口太多了”,一邊千方百計地想留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既然他們埋怨“人口太多”,為什麼又不願去人口較少的小城鎮呢?因為大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生活水準。人多意味著創造的就業機會也多。

不但中國有葉公式的人物,韓國也有葉公式的人物。在20世紀60年代,韓國開始全面推行家庭計劃生育,提出了“我們就生一胎吧!”、“兩胎也多!”、甚至出現了“即使生一個,三千里(韓國面積簡稱)也滿員!”的鼓勵不育的口號,降低生育率的願望何等強烈!然而,當“真龍”(低生育率)真的到來時,韓國人又害怕起來:人們都不生孩子,將來誰去工作,誰去交稅,誰來贍養老人?甚至有人擔憂將來參軍的男丁不夠,是否會發生徵集女性從軍的事。韓國又是一個強調單一民族血統純潔性的國家,面對即將出現的勞動力短缺,不可能像歐美那樣,靠輸入外國移民來解決問題。因此,現在韓國又提出了新的口號來鼓勵生育:“爸爸,我一個人很孤單,我要弟弟和妹妹!”、“兩個孩子比一個孩子好,三個孩子比兩個孩子好”、“多個蠟燭的光當然比一根蠟燭更明亮”、“留給子女的最大遺產是兄弟姐妹”。

現在很多中國人都在抱怨“中國人口太多”,希望中國人口早日進入負增長。然而,當“真龍”(人口負增長)真的到來時,我估計他們又會害怕“真龍”了。只要回顧歷史就會看到:雖然一個國家的人口增長不一定會帶來崛起,然而一個國家的崛起必定同時伴隨著人口增長。沒有一個大國在崛起的同時,人口處於下降之中。英國、德國和美國等國的歷史便是明證。現在有很多人喜歡談論中國的“大國崛起”,然而,再過十年,中國人口就會進入負增長,那時中國還未發達就已經垂垂老矣。一個進入人口負增長並且陷入極度老齡化的國家,能夠實現“大國崛起”嗎?

中國人口峰值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