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影響;對於一些需要鞏固和增強的行為可以運用獎勵遞增的方法進行強化。
馬大腦袋喜歡在小區裡大聲唱歌,影響了大家的休息。鄰居們對他頗有微詞,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對大家的意見充耳不聞。一天,牛大爺對馬大腦袋說:“你唱得太好了,我特別喜歡聽,以後你每天都來給我唱,我一天給你兩塊錢。”馬大腦袋一聽,樂了,激情澎湃地高歌一曲。
第二天,他唱完後來領錢。牛大爺只給了他一塊錢,說他沒有昨天唱得好,所以得降價。馬大腦袋不悅,想想有錢總比沒有好吧,只好領了錢,氣呼呼地走了。第三天來領錢,居然又變成5毛了。第四天更可憐,牛大爺只給了他兩毛錢。這下馬大腦袋再也忍不住了,心想牛大爺太欺負人,於是掉頭便走,以後再也不在小區裡唱歌了。這正好中了牛大爺的下懷,他樂得哈哈大笑。
與遞減的效果相反,“阿倫森遞增效應”表現為“欲揚先抑”的特徵,主要被運用於人際交往中的評價讚美和說服教育中。在為人處世中,我們對別人進行肯定或否定、獎勵或懲罰的時候,採用先否定後肯定的方法,先降低別人的心理期待,再超出他的期待,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
在現實生活中,“阿倫森效應”也是比較常見的。平時人們所說的“有一百個好,最後一個不好可結成冤家”,便是這個規律的反映。這個規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希望對方對我們的成績保持肯定的態度,最好的辦法就是事先降低他們的心理期待,當我們做出的成績超出他的預期時,能夠增加對方的滿意度。
老劉是一家汽車公司的銷售員,每月賣出的汽車有30輛以上,深得銷售經理的器重。最近一段時間,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汽車行業也不景氣。老劉估計這個月只能賣出10輛左右。於是,他主動對經理說道:“最近汽車市場蕭條,我估計這個月最多能賣出5輛車。”經理覺得他言之有理,點頭贊成。一個月後,老劉竟然銷售了12輛汽車。經理驚喜萬分,對他極力誇讚了一番。
假如老劉沒有將最糟糕的情況告訴給經理,結果自己只賣了12輛汽車。經理可能不僅不誇讚老劉的業績,反而會指責他沒有完成正常的銷售任務。聰明的老劉將最糟糕的狀況——頂多賣5輛車,事先報告給經理,使對方心中的“秤砣”變小。當老劉的銷售業績出來後,經理對他評估的參照就不是30輛,而是5輛,對他的評價自然會相應拔高。
在學校教育中,如果能採用評價遞增的方法,更容易讓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知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在經商銷售中,推銷員在為客戶介紹商品時,若能適當運用“阿倫森效應”,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銷售員在推介產品時,如果只介紹產品的優點,會讓顧客產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如果你在介紹優點的同時,略微提一點產品的某種小缺陷,反而會贏得顧客的信賴。通常的方法是欲揚先抑,先簡略介紹產品的缺點,再著重介紹產品的優點。這樣,顧客就會在心理上放大產品的優點,在優點的光環籠罩下,產品的缺點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
33。 投其所好定律
投其所好定律:找到他人的興趣和愛好
一天,小江在路上與朋友不期而遇。小江是一個球迷,剛剛欣賞完一場足球賽,興奮不已,而他的朋友卻是一個歌迷,剛欣賞完一個演唱會,情緒激動。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宣洩自己的興奮與喜悅。小江開口說:“你看世界盃了吧,真是太精彩啦!”朋友說:“我剛看完演唱會,簡直太棒了!”小江又說:“馬拉多納的腳法真棒!”朋友卻說:“真是很棒!麥當娜的嗓音真好!”他邊說邊唱起來,小江生氣地說:“演唱會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朋友反駁道:“足球賽才沒意思呢,滿場人圍繞一個球跑,太沒趣!”就這樣,兩個人開始爭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