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面面。這些定律就像人類智慧的一扇窗戶,透過它們,你可以探尋到社會現象背後的真相,解讀人類心理的奧秘,駕馭自己的命運。
書中大量引用古今中外貼近現實的典型案例,將心理學法則寓於故事之中,用輕鬆活潑的語言講述如何將這些法則運用於不同的領域。這些經過精挑細選的法則,可以幫助個人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創造出輝煌的事業,同樣也是領導者管理員工、帶領團隊的金科玉律。
無數事實證明,若能掌握並運用書中的心理學法則,你就可以調適好自己的情緒,擁有陽光健康的心態,享受美滿的生活;能夠事半功倍地完成工作,成為上司的得力干將,讓自己的事業蒸蒸日上;成為令人敬重的領導,帶領一個高效運轉的團隊;避免決策的失誤,成為市場的領先者,贏得更多的利潤;能夠在平凡與寂寞中不斷修煉自我,步步為營,擁抱最後的成功。
書中的心理學法則曾改變過無數人的生活和命運。如果你滿懷激情,迫切想改變自己的生活,讓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請你取下這本書,慢慢讀。你會驀然發現,那些曾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心理困惑,也不過如此!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 皮格馬利翁效應(1)
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與讚美能創造奇蹟
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塞普勒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非常喜歡雕塑。一次,他用一塊象牙精心雕塑了一個美女像,給她取名為“蓋拉蒂”。這尊雕塑實在太完美了,皮格馬利翁逐漸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對著雕塑傾訴綿綿情話,讚美她的美貌,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幻化為人形,成為自己美麗的妻子。一天,皮格馬利翁的痴心最終感動了女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笑吟吟地朝他走來。皮格馬利翁的期望終於成真,迎娶了眼前這位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人們從這個故事中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透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它又被稱作“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的。
1968年,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三個班,在學生中煞有介事地進行了一次“發展測驗”。然後,他們列出了一張學生名單,聲稱名單上的學生都極具潛質,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八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驚喜地發現,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進步很快,性格更為開朗,與老師和同學的關係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事實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心理實驗,用以證明期望是否會對被期望者產生重大的影響。他們所提供的名單完全是隨機抽取的,透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並隨之將這種暗示傳遞給學生。儘管教師們悄悄地將這份名單暗藏心中,卻在不知不覺中透過眼神、微笑、言語等途徑,將掩飾不住的期望傳遞給那些名單上的學生。他們受到教師的暗示作用後,變得更加開朗自信,充滿激情,在不知不覺中更加努力地學習,變得越來越優秀。
後來,人們將皮格馬利翁效應總結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們從中得出這樣一個啟示:讚美和期待具有一種超常的能量,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激發人的潛能。一個人得到別人的信任與讚美後,他會變得更加自信和自尊,從而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他會更加努力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盡力達到對方的期望。相反,如果向對方傳遞了一種消極的期望,則會讓他變得自暴自棄,向著消極的一面發展。
人類對自我形象的評判,常常綜合了個人和外界環境的看法。外界的資訊對自我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巴納姆效應”有所不同的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專指那些來自外界的、正面的暗示,而前者泛指所有外界環境的資訊與暗示,當然也包括一些對個人的發展起著消極作用的暗示。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名流貴胄,還是卑微平凡的販夫走卒,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與尊重。就連寵辱不驚的華盛頓,也喜歡別人熱情地稱呼他為“美國總統閣下”;凱瑟琳女皇拒絕接受任何沒有註明“女皇陛下”的信函;法國作家雨果希望巴黎有朝一日能改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