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2 / 4)

國政,洪秀全可就是徹頭徹尾的門外漢。

因此,現在太平天國治下的三郡之地,經濟狀況並不算有多好,全靠洪秀全的個人威望,在維持著統治。

太平天國治下的百姓,生活極為貧苦。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洪秀全雖然不像前世那般窮奢極欲,荒淫無度,適當的享受,還是不可避免的。前世他提出的“均天下”理念,也被徹底地拋棄。

這一世的洪秀全,是個徹頭徹尾的王權至上者。

……

視線回到戰場,楊秀清率部,對木蘭要塞發起第三次猛攻。

戰場之上,硝煙瀰漫。

“轟隆!”

在火炮的不斷轟擊下,木蘭要塞的城牆,承受著巨大的考驗。

太平天國南路大軍,悍不畏死。將士們頂著鐵質盾牌,不畏犧牲,誓死守衛著四門火炮,鐵了心將要木蘭要塞轟出一個大窟窿。

明朝火炮,豈是易於?

轟隆隆中,東側城牆的一角,終於被轟出一個大坑。

“瞄準那個大坑,給我炸穿它!”

火炮指揮官,神情興奮,已是看到勝利的曙光。

於是乎,四門火炮齊射,一個接一個的“霹靂彈”,轟擊到大坑之內。將城牆的大坑,越轟越大,越轟越深。

由於明朝火炮自身的缺陷,此時的火炮在準度上,實在是差強人意。四枚炮彈中,能有一枚命中大坑,已是幸運至極。

明朝時期,無論是火槍,還是火炮,都得到大範圍的應用,但是為何沒有像西方那般,憑藉熱武器徹底取代冷兵器?

主要原因有四。

其一,火炮要能夠發射“開花炮彈”,即爆炸彈。

為何?因為只有爆炸彈,才能使火炮從一種攻城器械變成野戰武器,能大量殺傷有生目標;而如果只能發射實心鐵球,自然就殺傷力有限。

一個炮彈轟出,炸裂成無數的碎片,造成大面積的殺傷。

明朝製造的“毒火飛搏”,炮筒用熟鐵製成,裝火藥十多兩,炮彈由生鐵熔鑄,彈內裝“砒硫毒藥五兩”,點火後將飛搏打於三百米外,暴碎傷人。

可惜,這項技術在明朝時期還不成熟,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

到了清朝,不僅沒有對此進行改進,反而退步,轉而用實心鐵疙瘩,甚至是石子、鐵屑等取代炮彈。

洋務運動之前,清朝火炮的威力,自然就是兒戲。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左宗棠出師西征,在陝西鳳翔發現明末的“開花炮彈”,不禁感慨道:“利器之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於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滿清在武器裝備指導思想上的保守,使清軍在鴉片戰爭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洋務運動之前,清朝二百多年間,火器技術甚至比明朝末期還要退步。與明朝政府積極改進火器相比,可見滿清統治者的愚昧。

其二,火炮要具備相當的機動性。

火炮機動性不好,就不利於大量集中,明朝的火炮無論是虎蹲炮、佛朗機銃還是後來的紅夷大炮機動性都不好。

虎蹲炮雖然不大,可發射前居然要用大鐵釘釘在地上;紅夷大炮本來是葡萄牙人的艦炮,重達上千斤,太笨重只適用於守城。

反觀西方,大炮的口徑適當,用馬匹牽引,能夠短時間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陣地,明軍也有馬拉炮車,可是車上的火炮威力太小。

就像太平天國自天京運來的五門火炮,一路上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的話,出現在戰場上的火炮,就不是五門,而是十門,甚至是更多。

其三,要有相當數量的火槍部隊。

即便是火繩槍相比弓箭也有很大優勢,更不要說每分鐘四五發的燧發槍。日本戰國時期,織田信長的火槍三段擊,可謂名噪一時。

遺憾的是,明朝軍隊中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火槍部隊。

那些大大小小的火銃也沒個統一的制式,給後勤造成極大負擔;有的銃,甚至需要兩個人架在竹架上操作,極為不便。

其四,火炮要具備相當的火控能力。

所謂火控能力,具體就是銃規、銃尺和矩度等儀器的使用以及裝彈填藥技巧的掌握。沒有這個,火器的命中率就是一個笑話。

一個優秀的炮手在發射火炮之前,必須估計敵人有多遠。雖然從望遠鏡中所見人形的大小可以猜測遠近,但如果使用矩度就可以精確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