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部分(2 / 4)

要抖三抖的人物。

由此可以想見,接到盛京急報,滿清朝廷會有何反應了。

山海關陷落已經在朝廷引發波瀾,盛京的求救信猶如火上澆油,將原本因山海關陷落而引發的對多爾袞的不滿,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朝局震盪。

這一次反對多爾袞的浪潮中,不乏重量級權臣。維護順治帝正統的保皇一派更是藉機發難,矛頭直指如日中天的多爾袞。

一時間,風頭最盛的多爾袞竟成為眾矢之的。

更加糟糕的是,多爾袞不僅本人率部親征,其親信大臣像阿濟格等人,也都隨軍出征,不在朝中。

面對越發激烈的指責,竟無一位重量級大臣站出來為多爾袞說話。即便真是多爾袞的親信,此時也選擇了自保為上,沒做出頭鳥。

歷史上對多爾袞的清算,似乎有提前上演之架勢。

好在順治帝到底還年幼,尚不到親政之年,因而無意真的就此剷除多爾袞一派。就算如此,略失懲戒也是必要的。

朝廷下令,出征大軍立即停止南下。

相比征討南方聯軍,收復山海關,救援盛京自然更加重要。

多爾袞接到朝廷旨意,臉色陰沉無比。他意識到,這一切可能都是敵人的圈套,目的就是阻止清軍南下。

至於朝堂上對他的攻訐,也足以引起多爾袞的警惕,順治帝雖然敕封他為攝政王,但絕不甘心成為一名傀儡皇帝。

等小皇帝長大,就是露出獠牙之時。

這些都不是最緊要的,最關鍵的是,面對朝廷旨意,清軍給何去何從?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當即就有八旗將領向多爾袞建議,不顧朝廷旨意,繼續南下,等到擊潰南方聯軍,一切攻訐都將消弭於無形。

“王爺,敵人搞這樣的小陰謀,正說明他們心虛,不敢跟我軍正面交戰。越是如此,我們越不能上當啊。”有目光老辣的將領說道。

多爾袞聽了,也有些心動。

可違抗聖旨終究不是一件小事,而且這次攻訐多爾袞的朝臣數量之多,地位之高,都是罕見的。

就算強勢如多爾袞,一個應對不當,也可能陰溝裡翻船。

如果違抗聖旨,頂風作案,無疑會給那些攻訐之人以口舌,做實了他多爾袞“不忠不臣”之心。事情真要發展到那一步,就算多爾袞率部擊潰南方聯軍,取得大勝,也無法洗刷罪名,難逃覆滅之局。

一個皇帝,即便是還未親政,他可以容忍一場戰爭失敗,卻絕不能容忍有臣子挑戰他的權威,凌駕於皇權之上。

這是非常犯忌諱之事。

就算不考慮這一點,僅從軍事上考慮,山海關陷落,清朝舊地陷入戰火之中,此二事將極大影響軍中士氣。

一則誰也不知道,在清朝舊地活躍的敵軍人數。如果是一支大軍,他們大可經山海關南下,直取燕京。

燕京僅有五萬大軍留守,那是相當危險的。

老巢不穩,前方將士又怎麼能安心作戰,尤其是充當骨幹的蒙八旗軍跟滿八旗軍,九成以上都是燕京子弟。

在燕京,有著他們的妻子兒女。

燕京不穩,則軍心不穩。

“不行!”

多爾袞忍下“抗旨不遵”的誘惑,敵人的這個陰謀雖然簡單明瞭,多爾袞卻無破解之法,只能乖乖就範。

“即是聖上旨意,又涉及盛京安危,我等不能坐視不理。傳令下去,全軍暫且停止南下,就地休整。”

多爾袞這是要評估,到底該調多少部隊回援。

第一千零九十章 張獻忠上鉤

調遣多少增援部隊,取決於到底有多少敵人活躍在清朝舊地,增援的人少了,無濟於事,多了又會影響正面戰場。

偏偏多爾袞就是無法確信,襲擊清朝舊地的敵軍數量。

盛京來報,只說敵軍神出鬼沒,一天之內,最多有三座城池遇襲,根本無法統計敵軍數量,保守估計也在五萬人以上。

“而且還是清一色的精銳部隊。”盛京留守官吏信誓旦旦地說。

雖然他們沒見過神武衛,但不妨礙他們將神武衛誇大,否則的話,不就顯得他們無能嗎?!

再說也確實無法統計,並非盲目誇大。

“五萬精銳?”

如果帝塵跟多爾袞在一起,就一定能看破這個謊言。以南方聯軍之實力,尤其是異人軍團,沒可能調派五萬人北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