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也是如此。
在建立大西國之後,這位起義軍領袖的心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國之前,他只是明朝境內的一股“流寇”,自然無所顧忌。
立國之後,那他張獻忠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既是主人,自然就守土有責,因而在清軍征討大西國時,張獻忠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反擊,寸土不讓。
這就是心態跟身份地位的不同了。
如果清朝主動放棄北方領土,那麼無論是大西軍,還是大順軍餘部,他們有什麼理由,不趁機將其納入治下呢?!
就算是坐鎮建業的弘光帝,怕也不會無動於衷。
“等到那時,就非常有趣了!”只要一想到那個場景,多爾袞就不會不自覺地露出笑意。
不得不說,多爾袞的這一招“以退為進”,確實是神來之筆。
如此一來,清軍不僅能將軍隊合為一處,更能憑藉燕京的堅城利炮,佔據天時地利之便。更妙的是,還能借此分化南方聯軍,使其不戰自潰。
等到南方聯軍反目成仇,就是清軍出擊之時。
整個計劃環環相扣,把人心揣摩的無比透徹,不愧是多爾袞!
此時的多爾袞遠眺南方,喃喃自語:“說起來,還真是有些期待啊!”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自我陶醉
戰役第十六天。
按照約定,四十餘萬南方聯軍將兵分三路,同時挺進清朝境內。
西路,由大西國皇帝張獻忠親率十二萬大西軍出川,過漢中,直取西安,繼而北上,負責攻佔陝西以及山西。
張獻忠比歐陽朔預計的還要猛,直接出動十二萬大軍,幾乎是傾國而戰。
東路,由郭子儀率領九萬烈焰軍,會同三萬大順軍以及六萬南明軍,合計十八萬大軍,由淮安北上,負責攻佔山東。
中路,由李靖率領六萬大夏禁衛軍,同樣會同三萬大順軍以及六萬南明軍,合計十五萬大軍,由揚州北上,負責攻佔河南。
三路大軍約定,在京師會師。
鑑於北方河流較少,不利於水師作戰,周瑜統領的皇家艦隊並未跟著北上。三千神武衛也暫且留在建業,護衛歐陽朔的安全。
出發之前,李靖部跟郭子儀部在揚州城有過一次會面。
兩路大軍會師之後,李靖對各部進行了一次調整,主要就是將分離出去的大夏禁衛軍悉數收回,重新整編為一個軍團。
除此之外,就是對大順軍跟南明軍來了一次調整與整編。
多爾袞能看出南方聯軍的弱點,李靖又豈會不知。
西路的大西軍暫且不說,畢竟相隔太遠,鞭長莫及。對歸屬江北四鎮的十二萬南明軍,李靖在郭子儀的配合下,藉著在揚州休整的機會,攜建業大勝之威,來了一次打亂重組,還趁機安插了一批大夏跟落鳳城軍官,進入南明軍。
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李靖對南明軍的掌控力度。
六萬大順軍也被李靖一分為二,分配至中路軍跟東路軍。大順軍將領對此雖然頗有微詞,可他們剛在歐陽朔面前表過態,自然不好立即反悔。
就這樣,李靖果斷抓住建業大勝之後的有利時機,以異人軍團為核心,重組東路軍跟中路軍,極大地削弱了內鬥的可能。
同時也將南明軍跟大順軍“擅自行動,不服調令”的機率,大大降低。
…………
整編之後,三路大軍即刻按原定目標一一進發。
在此期間,分佈在北方地界的四十萬清軍,在多爾袞的統一排程下,如潮水般悄然退去,迅速向燕京集結。
一時間,北方官道上到處都是清軍行進的身影,塵煙滾滾。
清軍的這一反常之舉,很快就被各地百姓敏銳捕抓到,民間議論紛紛,有人說,“清軍這是怕了,不戰自退,準備灰溜溜滾回關外。”
北伐的南方聯軍在百姓口耳相傳中,也越傳越離譜。
上午還說是五十萬大軍,下午就變成七十萬大軍,到了傍晚,還沒入夜呢,就已經被傳成是百萬大軍。
越說越誇張。
偏偏百姓還就信這個。膽子大一點的,已經悄悄取出藏在家裡的鋤頭、柴刀,向秘密地點集結。膽子小一點的則只敢悄悄議論,以觀後效。
不管是誰,他們看向滿人的眼神已經跟之前大為不同,大家就那麼死死地盯著,也不說什麼狠話,卻足以嚇的滿人屁滾尿流。
尤其是平日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