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正在急需擴張的【蜀山鋼鐵集團】,急需一批能吃苦耐勞的鋼鐵工人,僅該集團就能吸納五萬名普通兵員。
而對警備師團中的工程兵而言,正在組建的【華夏建工集團】則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去處。
【華夏航運集團】則需招募一批兵士,轉職為海上護航隊。
透過以上幾種途徑,解決了大部分兵員的安置問題,剩下的三萬餘兵員則按軍銜發放一筆可觀的轉業費,讓他們自謀生路。
好在眼下王朝商業繁榮,這些兵員可不愁找不到工作。
剛一得到訊息,三大皇商就聞腥而來,要招募一批覆員計程車兵進入商會,充當護衛隊。這些兵士可比商隊在民間招募的壯漢,強了數倍不止。
也有士兵轉業之後,靠著轉業費自謀生路,開始創業。
總而言之,這一輪的裁軍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軍隊瘦身,減輕國防開支負擔;而且對王朝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力資源一塊,都是一個極大的補充,夯實官僚體系,可謂雙方受益。
非如此,財政院也不會痛痛快快地拿出百萬安置費來。
以上這些還只是擺在明面上的,暗地裡,一批“自謀生路”、“獨自創業”的兵員,實則被山海衛悄悄吸收,成為新進一批密探。
對山海衛而言,這些上過戰場、見過血的戰士,可不就是最好的密探嗎?尤其是其中的偵察兵,基本都被山海衛提前預定了。
一些百戰精兵則被山海衛下設的影衛,悄悄吸納。
此輪裁軍對王朝而言可謂一場瓜分蛋糕的盛宴,當真精彩至極。
因為此輪裁軍牽涉到十數個要害部門,將由內閣牽頭成立一個裁軍小組,由內閣首輔姜尚任組長,軍務大臣杜如晦任副組長。
組員包括行政副大臣張廷玉,主要負責轉業過程中的文官編制問題;內政副大臣狄仁傑,主要負責衙役以及內政體系安置問題;財政副大臣崔映柚,主要負責企業以及稅務系統的人員安置問題,再就是轉業費的問題。
除此之外,建設署長、農業署長、民政署長、治安署長、財政署長以及稅務署長等近十位高階官員也都一一在列。
還留在山海城的四位總督,自然也牽涉其中。
裁軍說起來輕鬆,真要實施下去卻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情,按樞密院測算,能在三個月之內安置妥當的話,已經算是高效了。
…………
裁軍方案經歐陽朔審批之後,立即生效。
如此,在八月末,大夏王朝四大行省境內,拉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裁軍行動,境內官道上時常有一隊隊兵士出沒,讓外界頗為矚目。
作為“超級明星”,大夏的一舉一動都容易挑起他人敏感的神經。
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對此,歐陽朔並沒想過也刻意隱瞞。
如此不過三天,大夏王朝主動裁軍二十萬的訊息就不脛而走,登上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任誰也不知道,那多出來的四萬是怎麼一回事。
反正為了吸引眼球,那些無良媒體是不介意稍微“誇張”一點點的,用文人的話來說,這叫修辭手法,可不是什麼欺騙。
針對大夏裁軍行為,自然也是褒貶不一。
讚揚者認為,大夏此番主動裁撤地方警備部隊,顯示其對境內安全的極度自信。事實也證明,最近兩三年都沒有哪支軍隊攻入大夏境內。
大夏的每一次大戰都是對外征戰,這麼一想,大夏確實沒必要在內部安置數量龐大的警備部隊。
還有人認為,大夏裁撤地方警備部隊,除了自信,更為關鍵的是,彰顯了大夏正在進一步深化王朝治理體系,進行內部的自我革新。
此等行徑,正是大夏治理水平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的標誌。
縱觀華夏五千年曆史,每一個盛世王朝,軍隊都集中在京城與邊疆,其他地方駐軍很少,以農業跟商業發展為主。
如此百姓才能淡忘戰爭,專心生產,提升幸福指數。
大夏王朝,正朝著一個盛世走去!
自然,貶斥者也不在少數,認為大夏裁軍是自信過頭了,一旦戰火燒到大夏境內,未來就要為這一輪的裁軍吞下苦果云云。
…………
就在外界紛紛擾擾時,大夏軍又有了新動向。
八月二十二日,駐紮在雲南行省南部山區的第三軍團跟第五軍團,突然以“換防”為由,不斷向北移動。
除此之外,駐紮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