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離去。
兩萬虎豹騎策馬來到東城區,整齊劃一地甩開戰馬,如惡狼一樣提刀登上城牆,頓時轉為一支精銳步兵,拱衛東城牆。
歐陽朔好歹身經百戰,又怎會不留一支預備部隊。
就是防著叛軍一手。
大戰一觸即發,叛軍的突襲沒能湊效,頓時變成一場苦戰。
叛軍的突襲到底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東面既未配齊弓弩手,無法充分發揮巨弩的殺傷,也沒配備搬運守城物資的輔軍。
很快,七萬叛軍就殺上城頭,跟虎豹騎殺到一起。
場面一度非常慘烈,眼看就要死守,好在虎豹騎乃精銳中的精銳,王牌中的王牌,戰力當真駭人,在拼命三郎馬休的統領下,硬是一次次將敵軍的攻擊打退,頑強地守住陣地不失。
大夏軍威,所向無敵。
就在雙方艱難鏖戰時,長安郊外突然出現一支部隊,鬼鬼祟祟的,遠遠看著戰場,就是不靠過來。
細看,卻是最快的勤王部隊終於趕到長安了。
長安之戰,就此迎來轉機。
帝塵得到訊息,摸不清對方底線,不敢冒險,立即下令撤退。這一天的攻城戰虎頭蛇尾,又是做了一次無用功,戰役形勢對安祿山陣營越來越不利了。
今天趕來的勤王部隊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幾天,越來越多的勤王部隊向長安彙集,搞的叛軍根本就不敢攻城,直接撤到灞河以東的軍營之中。
“憋屈啊!”
帝塵固然鬱悶,安慶緒的心情就更加狂躁,幾天打下來,安慶緒帶來的十五萬大軍已經陣亡了三分之一。
可長安城依然屹立不倒,連跟毛都沒掉。
隨著各路勤王大軍抵達長安城,攻下長安的希望越來越渺茫。甚至於說,等勤王部隊一多,他們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個問題。
對帝塵等人,安慶緒已是頗為不滿,甚至已經起了率部撤回洛陽的心思。
“大不了退會范陽!”安慶緒心裡打著其他主意。
殊不知,安慶緒以為的退路早已煙消雲散。
就在兩天前,郭子儀統領十五萬唐軍,連同十萬精騎,不僅一舉掃滅史思明部,更是直接攻下范陽,端了安祿山的老巢。
眼下這支大軍正攜大勝之勢,直奔洛陽而來。
第九百九十七章 詩聖杜甫
次日一早,安慶緒就接到洛陽急報。
范陽淪陷,洛陽告急,安慶緒想都沒想,匆匆跟帝塵打過招呼,立即率部朝洛陽撤去。帝塵無奈,只能跟著撤離。
再在長安呆下去,怕是要全軍覆沒。
望著叛軍匆匆撤離,長安守軍長長舒了一口氣,一些士兵再也支撐不住,癱倒在地,這一場大戰實在是太刺激了。
對長安而言,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
擊退叛軍,歐陽朔在長安的威望達到一個頂峰,文武百官對歐陽朔擅行廢立之事的怨氣也稍稍得到緩解,城中百姓更是對歐陽朔感恩戴德。
那些被要走護院與私兵的達官貴人態度也是一變,忘記先前的不捨,忙著向皇帝陛下請功,細述他們的兵將是如何英勇殺敵,守衛長安。
各路勤王之師也忙著進宮,向皇帝陛下表忠心。
相較之下,歐陽朔這位功臣倒有些被冷落,想來無論是李隆基,還是李享,對歐陽朔這位異人在心裡面都會有些疙瘩。
朝廷已經傳出風聲,希望異人部隊出城駐紮。
好在長安之危剛一解除,擔驚受怕了十幾天的太上皇李隆基一下變得不安分,賴在太極宮不走了。
當太上皇哪有當皇帝逍遙自在呢。
歷史上,李隆基自蜀地回到長安,還跟李享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明爭暗鬥呢,更何況是現在這樣一個局面。
作為文治武功皆屬上乘的一代帝王,李隆基在朝中根基頗深,願意追隨他的老臣是一抓一大把,自然想遙控朝局,而不是當一個無足輕重的太上皇。
古代帝王對權力的眷戀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非死不放權。
就像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經大義凜然地說:“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意思就是說,他即使長壽,也不敢打破爺爺康熙帝統治六十一年的記錄,就幹六十年,到時候不死也退位。
為此,乾隆還早早地耗費巨資,在皇宮一角修建了為一座為退位之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寧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