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歐陽朔頓了一下,突然想到什麼,再次看向申不害,“剛才的命令取消,讓密探繼續蟄伏,不要暴露。”
“諾!”
申不害何等聰明,一下就想通其中關鍵。
王上這是準備壯士斷腕,寧可不介入其中,也要保下好不容易埋下的密探,使其不暴露,以便在未來大夏跟蒙古國的戰爭中,發揮關鍵作用。
情報部門彙報完,歐陽朔正準備諮詢諸大臣,如何應對眼下的局勢,殿外突然來報,“啟稟王上,大秦跟大唐有使節趕來。”
在這種敏感時刻,兩國派來使節,實在蹊蹺。
“他們所來何事?”歐陽朔問。
鴻臚寺官吏回道:“為獻九州鼎而來。”
“……”
大殿之內,陷入一陣寂靜。
良久,歐陽朔才發出一聲嘆息,“他們這是要跟我們劃清界限啊。”
大秦跟大唐能佔據半個行省之地,全虧大夏之助,前提是要結成攻守同盟。眼下中原戰火燃起,兩國卻無法兌現承諾。
不管是出於愧疚也好,還是不想佔大夏的便宜,在這個關鍵時刻,秦始皇跟唐太宗出奇一致,將之前不願交出的九州鼎,無條件送給大夏。
從此以後,就算兩清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征伐大清
秦唐來使只是一個小插曲,歐陽朔很快就收拾好情緒。
“擺在眼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傳送大軍至落鳳城,協助大晉禦敵;要麼直接對大周開戰,打通跟中原行省的通道。怎麼選,還請諸卿說一說。”
賈詡出列說道:“微臣不贊同增援大晉王朝。”
“理由。”
“糧草。”賈詡直指問題要害,“大晉王朝僅一行省之地,河東行省又非產糧大省,糧草儲備本就有限。在支撐豹韜軍後勤的情況下,還要支撐大晉自有的烈焰軍跟禁衛軍,糧草負荷基本接近極限。”
“想要擊退大周軍,保守估計,朝廷至少要增援五十萬大軍。如果戰事不利,久拖不決,一旦糧食危機爆發,後果將不堪設想。”
“如果我是大周,一定會採取拖延戰術,利用他們的糧草優勢,跟我軍展開長久對峙,以便坐收漁翁之利。”
“還有一點,眼下整個荒野,暴雨傾盆,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第一季水稻跟小麥產量驟降,已經是可預見的事實。”
“基於以上幾點,微臣不贊同增援大晉。”
歐陽朔默然。
他怎麼也沒想到,蓋亞六年的糧食危機,最先中招的竟然是準備最充分的大夏。大夏空有海量糧食,卻無法運往戰場。
中間隔著的,都是大夏的敵人。
“這麼說,就只有強攻了。”歐陽朔從諫如流,“南面,還是北面?”
強攻,也叫圍魏救趙。
賈詡回道:“從戰術上講,南北各有優缺點。如果從北面進攻,一旦拿下大清,就可直接威脅大周都城邯鄲,逼得大周不得不撤軍。”
“從南面進攻,則要面臨大宋跟大明的聯手。好處是,南面進攻的話,無論是軍隊排程,還是糧草保障,都非常順暢;而且一旦突破南面防線,進擊中原行省,不僅能跟豹韜軍匯合,還可建立直通大晉的糧草運輸線路。”
簡單而言,北面戰術單一,是真正的圍魏救趙戰術,可順利解大晉之圍。南面戰術複雜,而且實施難度大,但回報也豐厚。
一旦打通糧草運輸線路,大夏大可以此為契機,跟大周,或者說六國聯盟,打一場全面大戰,一戰而定華夏新格局。
從賈詡話中不難發現,他是比較傾向於南面的。
問題是,大夏目前有同時解決大宋跟大明的實力嗎?要在大晉王朝失守之前,解決百萬禁軍,大夏動員的軍隊至少不能低於一百五十萬。
大夏,做好了這個準備嗎?
歐陽朔沒有急著下結論,看向張良,“子房,說說你的看法。”
在戰略決策上,歐陽朔還是更信任張良。
張良也不推讓,他跟賈詡本就負責不同層面的諮詢,不存在競爭問題,“微臣在想,如果大周此番拿不下大晉王朝,怎麼兌現對宋、明兩國的承諾?”
歐陽朔眼前一亮,順著張良的思路說道:“以帝塵的性格,八成會耍賴。但是以宋、明兩朝的實力,這個賴可不好耍。”
“王上聖明!”
張良恭維了一下歐陽朔,跟著說道:“南方之事,宜緩不宜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