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部分(3 / 4)

定的日期逐漸臨近,歐陽朔都做好了拿大宋趙氏一族祭旗,沒想到卻在前一天晚上,大宋爆發了戲劇性的宮變。

趙光義,救了一大家子。

只是後世之人,大抵會將趙光義視作亂臣賊子,視趙匡胤為一代聖君。

歐陽朔無意去探究其中的貓膩,他只知道,隨著趙光義宮變成功,荊楚行省已經成了大夏的囊中之物。

大夏距離攻滅三國,前進了一大步。

…………

七月五日,大夏內閣首輔姜尚作為陛下特使,率隊前往襄陽城,接受趙光義的歸降。在此之前,雙方大軍已經停止交戰。

前線的大宋禁軍原地歸降,等待樞密院的整編,粗略統計,大夏軍各部在補充戰損之後,還有三十八萬大宋禁軍等待整編。

姜尚此去,還帶去了朝廷的恩典與敕封。

敕令,敕封趙光義為宋王,敕封趙匡胤為宋侯。如此恩典,已經算是皇恩浩蕩了,被軟禁的趙匡胤再不滿意,可就太不識趣。

除趙氏王室,大宋的一班舊臣也都各有任命。

任命趙普為川南總督,原川南總督范仲淹,調任荊楚總督。

趙普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的掌書記。顯德七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

淳化三年,三次拜相的趙普病逝,年七十一,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以趙普之才,出任行省總督自然是沒問題的,可一上來就被任命為川南總督,還是出乎一些人的意外。雖然朝野早前將川南行省闢為直隸行省的流言,被歐陽朔彈壓下去,但是川南行省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歐陽朔的真正目的,還是將范仲淹調離川南。

荊楚行省因為有王城襄陽,又是中部大省,倒也不委屈范仲淹。歐陽朔希望透過此番調整,范仲淹能明白,他暗中的警告之意。

除趙普外,慕容延釗、高懷德、王審琦、韓令坤、石守信、張令鐸、張光翰以及趙彥微等一干大宋舊臣也都得到一一安置。

北宋無將,南宋無相。

一干舊臣之中,真正文韜武略上佳者,唯趙普一人而已。

…………

隨著大宋歸降,華夏區形勢已經明朗起來,現在就看秦唐兩國到底是個什麼態度了。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唐太宗,都不是輕易認輸的主。

要讓這兩位投降,比殺了他們還難。

京師,皇宮。

資政閣掌印大學士張良,被請到御書房議事。

“愛卿以為,該如何處理秦唐兩國?”如果可能的話,在阿育王朝咄咄逼人的情況下,歐陽朔並不想透過戰爭來收服兩國。

可不戰,兩國又不會投降。

這簡直成了一個死結,故而歐陽朔才讓張良想辦法。

張良回道:“秦始皇跟唐太宗他們也是一代雄主,必定是能看清形勢的,深知大勢不可逆轉。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臺階下。”

歐陽朔點頭,深以為然。

“愛卿以為,這臺階該如何給?難道要朕親自去談?”

“不妥!”張良直接搖頭,“且不說陛下乃萬乘之尊,不可屈尊降貴。如果破了此例,勢必要長秦唐兩國傲氣,對未來治理關西行省,是非常不利的。”

張良所慮,絕非危言聳聽。

秦唐兩國都有一班赫赫有名的文武大臣,兼且兩國經營關西行省日久,根深蒂固,如果大夏太給兩國面子,很容易給兩國文武大臣以及百姓一個錯覺,認為他們歸附大夏,是給大夏面子,不可避免地會滋生傲氣。

這是歐陽朔不願看到的。

張良跟在說道:“微臣以為,可從阿育王朝下手。”

“怎麼說?”

歐陽朔有些詫異,不知兩者如何能聯絡到一起。

“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唐太宗,都是千古一帝,華夏正統。如今外敵叩擊華夏,倘若秦唐兩國還沉浸於內鬥,豈非辜負華夏之名?微臣建議,再次派出高規格使節團,以此為突破口,說服兩位帝王退居幕後。”張良道。

歐陽朔眉頭微微一皺,“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