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部分(1 / 4)

在法院風波中被劃入黑名單的官吏,被歐陽朔藉機,一腳踢到非洲大陸。

朝廷敕令,解除裴蘊民政署長一職,調任南蘇丹行省總督。裴蘊看似由從三品,晉升為正三品大員,卻由朝廷中樞下放到偏遠的非洲大陸,明升暗降。

這也是歐陽朔對裴閥的一次敲打。

接替裴蘊就任民政署長一職的,正是張老兒子張邦信。

此前,歐陽朔採納姜尚建議,向張邦信伸出橄欖枝,此人果然不像其父那麼有忍耐力,對此很是心動,只是心有顧忌。

在歐陽朔再三相邀之下,終於答應出任民政署長一職。

張邦信從一個“外人”,一躍而成朝廷中樞大員,實在讓人眼紅不已,歐陽朔這麼做,一則是要撬開精英階層的大門,二則就是千金買骨。

歐陽朔就不信,在張邦信開了個好頭的情況下,其他人會不心動。

如此,圍繞著民政署長一職,歐陽朔既敲打了裴閥,“流放”了鬧事的裴蘊,又收買了精英階層的人心,可謂一舉兩得。

就算是姜尚,對此也是歎服不已。

朝廷敕令,解除曹參雲南總督一職,調任肯亞行省總督。毫無疑問,曹參就是地方大員中,鬧的最兇的一位行省總督。

事後,歐陽朔也曾分析過,曹參因何有這樣的膽子,敢於上奏彈劾內閣首輔姜尚,而且言辭激烈、辛辣。

歸根結底,有兩條。

其一,曹參是西漢開國功臣,骨子裡還是奉行春秋戰國時期“刑不上大夫”的那一套,因而本能地反對設立大夏最高法院。

更重要的,怕還是第二點,那就是曹參仗著是靈犀城舊部,現任南疆都護白樺曾經最得力的助手,因而居功自傲。

否則的話,那麼多大臣不理解,為何就曹參這位性格本來不暴躁之人,敢於有這樣的膽量,妄議朝廷大政方針?!

曹參怕是忘了,是誰將他推到雲南總督的位置上。

如果不是看在白樺的面子上,歐陽朔這次就不僅是將曹參發配非洲了,而是直接一擼到底,讓曹參直接滾蛋,以達到殺雞儆猴的目的。

接替曹參擔任雲南總督一職的,卻是原索馬利亞總督裴矩。

裴矩同樣出身裴閥,而且是裴閥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歐陽朔一邊打壓裴蘊,一邊提拔裴矩,實在讓人看不懂。

其實理由很簡單。

一則就算出於避嫌,裴矩也必須離開非洲,否則裴矩、裴蘊兩人同在非洲都護府擔任總督一職,那才是會出大問題呢。

二則在這一場風波中,無論裴矩是真的具有遠見卓識,還是比裴蘊隱藏的更深,總而言之,裴矩沒站出來搗亂。

對歐陽朔而言,這就夠了。

再加上裴矩本就是皇朝舊臣,歷任桂林郡守、星州郡守以及索馬利亞總督,功勳卓著,此番將裴矩從非洲召回重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由此還能分化裴閥,何樂而不為。

至於裴矩留下的索馬利亞總督空缺,歐陽朔並未任命任何一人擔任,因為朝廷已經決定,將索馬利亞行省併入埃塞行省。

大夏在非洲大陸的擴張,才剛剛開始,未來還將攻滅一個接一個的國家,不可能說每滅一國,就設立一個行省,那太臃腫了。

因此,合理的兼併是大勢所趨,就像朝廷在南疆執行的策略一樣。

除了總督一級的任命,為了補充新設立的南蘇丹行省以及肯亞行省,朝廷決定,從朝廷以及諸行省中,抽調一批官吏補充。

毫無疑問,這些被抽調的官吏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這一場風波中的攪局者,統統被髮配至非洲大陸。

因為此種調整很隱晦,外人是很難從中看出貓膩的。

至於那些被“發配”的官吏,有些應該心知肚明,即便如此,他們也只能乖乖服從調令,否則的話,就別想在大夏立足。

對不服調令者,《大夏法典》可是有明文處罰規定。

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冰雪消融,春播為上

藉著東非大捷,發生在大夏朝野的一場風波,終於漸漸消停下來。

雖然朝廷的手腕很隱患,聰明人還是從中看出端倪,至少不敢明面上反對大夏最高法院。一切的風波,就此由明轉暗。

歐陽朔很清醒,這種意識形態之爭,不是一朝一夕能扭轉的。

好在大夏還在不斷擴張,在高速發展,一切隱患都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不至於動搖皇朝根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