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比較順利地一一轉化為帝**隊。
國與國之間,更多的是透過宗教跟文化紐帶,互相糅合在一起。
無論是波斯帝國,還是阿拉伯帝國,實施的都是類似古希臘的城邦制,在推舉一位帝國之主的前提下,諸城邦享有一定的自治權。
阿拉伯帝國擁有玩家兩千萬,帝**隊總和達兩百七十萬。波斯帝國就更誇張了,擁有三千餘萬玩家,帝**隊總和接近四百萬之巨。
如果不是因為波斯帝國實施的是城邦制,成吉思汗根本不敢發兵波斯。
據悉,鑑於全球形勢日漸惡化,世界大戰隨時都可能爆發,兩大帝國內部也在加緊磨合,爭取建成一個完整帝國。
否則的話,必然要在未來被淘汰,或者成為炮灰。
歐陽朔判斷,隨著蒙古西征,在外力作用下,波斯帝國內部一定會加速磨合,先阿拉伯帝國一步,完成內部重組。
此番蒙古帝國為了生存,不得不發動西征,國內必然防禦空虛,按理來說,這是大夏攻打蒙古帝國的絕佳機會,畢竟不用考慮破壞春耕的問題。
已經有將領向朝廷上奏,請求出徵蒙古。
比如鎮守遼金行動的鳳翔軍統領郭子儀,就上奏朝廷,請求趁蒙古帝國邊境防禦薄弱之時,主動發起進攻。
就算不能滅掉蒙古帝國,也能削弱敵人實力。
歐陽朔也一直視蒙古為勁敵,蒙古帝國更是大夏皇朝一統華夏區的最大障礙之一,雖如此,歐陽朔還是忍住了這個巨大的誘惑。
不管怎麼說,蒙古帝國都是華夏的一部分,如此乘人之危,實在有損大夏形象,而且也太過短視。
無論是蒙古帝國,還是波斯帝國,都是大夏勁敵,這一對死磕在一起,互相消耗,正是大夏坐山觀虎鬥的良機。
歐陽朔實在沒理由說,這時介入其中。
如果此時大夏向蒙古帝國宣戰,只會讓蒙古西征之路半途而廢,最大的受益者是波斯帝國。
而蒙古帝國西征失敗,等於是被逼入絕境,唯有將兵鋒指向中原大地,才能求得一線生機。
一群沒有退路的草原之狼,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