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部分(3 / 4)

大夏家大業大,此番天災,估計是全球損失最大的一個王朝。

但也正是因為家業大,大夏沒受災,或者受災不嚴重的地區依然很多,拆東牆補西牆,左右騰挪,朝廷再接濟一點,基本就能週轉過來。

不像有些王朝,地盤小,一受災就是全境受災,毫無轉圜餘地。

且不說其他區,僅以華夏區論,草原上的蒙古帝國,黃河下游的大周王朝以及黃河上游的大唐,就受災非常嚴重。

倒是緊鄰草原的西夏國跟大秦,因為茫茫草原已經餵飽了蝗蟲,讓兩國免受蝗蟲之災,僥倖躲過一劫。

讓歐陽朔比較警惕的是,蒙古帝國此番屬於重災區,兼且作為遊牧民族,食物來源單一,抗災能力比之農耕文明又要弱上一籌。

這個冬天,蒙古帝國勢必會非常難熬。

以成吉思汗的秉性,絕不會向誰低頭認輸,唯一的可能就是派出部隊,趁著入冬之前,外出劫掠一波,以敵人之血餵飽自家之民。

中原大地首當其衝。

蒙古帝國這般做,理由也很充分。此番蝗災,蒙古大草原為中原大地擋災,收一點利息,那還不是理所當然。

因此,早在月前,歐陽朔就傳令北疆軍,加強邊境戒備。

讓歐陽朔憂心的,計劃佈置在北地的鳳翔軍以及河東軍,尚在組建之中,如果蒙古帝國選擇在此時犯境,還真有些抵擋不住。

如果到時情況緊急,也只能趕鴨子上架了。

暫且按下此事不表,歐陽朔囑咐曾國藩:“眼下糧價上漲,內閣要做好應對,控制米價,既不能讓商家趁機吸百姓的血,也不要讓百姓囤積過多稻米。”

民以食為天。

糧食價格一上漲,民間就恐慌,很容易引發搶購潮,讓本來可以保證正常供給的大米,變得供不應求,給了商人從中牟利的機會。

穩定糧價,是朝廷義不容辭的責任。

“還請王上放心,內閣已經責成商業署派出調查組,奔赴各地,督查此事,一經發現商人不法行為,必定嚴懲不貸。諸行省總督衙門以及都護衙門,朝廷也都一一打過招呼,讓他們督辦此事。”

歐陽朔點頭,有如此高效的內閣,倒是讓他省心。

曾國藩跟著啟奏,“王上,最近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我們年前囤積的糧食,除了自給自足,還有大量盈餘,是否售賣一批糧食獲利?”

說到這,曾國藩就對王上的高瞻遠矚,佩服不已。

年前,歐陽朔執意動用上千萬資金,大肆採購糧食,豪賭蓋亞六年糧食會減產。彼時,包括曾國藩在內的一干大臣,很是不解。

對這樣的驚天豪賭,他們也很不感冒。

現在證明,王上的判斷是對的,如果將這批糧食出售,一轉手,朝廷就能淨賺一兩千金幣,再沒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了。

有時候曾國藩也在想,但凡王者,都能看到常人看不到之處吧。

否則的話,根本無法解釋,王上當初為何能僅憑一點苗頭,就斷定蓋亞六年會有天災**,繼而導致糧食減產。

王上當初的猜測,如今已經一一應驗。

歐陽朔搖頭,笑著說道:“賣糧能賺多少錢?不過是小利爾。”

曾國藩一怔,隱隱猜到王上意圖,不敢明言,只能就此揭過,轉而提起另外一件事,“王上,眼下朝廷受災,定於新年的大典,是否如期舉行?”

“那是自然。”

歐陽朔看了曾國藩一眼。

晉升皇朝大典,是大夏近期最大的盛事,事關一國之體面,既然定下日期,那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覺不可能更改。

以曾國藩的智慧,當不會問這般膚淺的問題。

既然問了,就另有深意。

曾國藩肯定還是心疼糧食,不敢明著問,只能拐彎抹角地問。

果然,只見曾國藩趁勢說道:“晉升皇朝還需至少攻下一個行省,王上下令年前止戈,不知這少的一個行省,該如何解決。”

有此疑問者,可不止曾國藩一人。

歐陽朔一笑,能摸清這些大臣們的心思,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回道:“這剩下的一個行省,不用費一兵一卒就可拿下,缺的只是一個契機。”

曾國藩聽了,若有所思。

…………

十一月十日,印第安帝國不遠萬里,遣使來山海城。

雖然有通訊羅盤,交流突破地域障礙,但是遇到國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