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悠然而去。
三級鄉鎮的另外兩座建築,當鋪和客棧也早已建設完成。以山海鎮現在的情況,有四海錢莊提供低息貸款,當鋪現在基本上就是個擺設。再者說了,山海鎮的居民基本都是流民,哪裡有什麼值錢的玩意兒,可以拿到當鋪去當的。無奈之下,財政署只好親自安排一名掌櫃,暫時接管當鋪。
客棧也是一樣。山海鎮還是一個封閉的領地,根本就沒有外人到來,自然也就沒有打尖住店的客人。說是門可羅雀,都是高估了它。因此,目前的客棧也是沒有人願意接手,無奈之下只能由財政署暫時管理。
讓歐陽朔意外的是,首飾鋪建好之後,也是沒有開張。得知情況之後,歐陽朔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原因。真相揭開之後,讓他哭笑不得。
原來,領地倒是不缺金匠、銀匠,問題是這些工匠空有一身本領,卻沒有如此雄厚的資本。古代的金屬首飾,一般分為金、銀、銅三種材質,這都需要純度比較高的金銀銅才行。以山海鎮剛剛解決溫飽的情況,誰有這個實力。
得知情況之後,歐陽朔當即拍板,由領主府接手首飾鋪,所得利潤用於領主府日常開銷。歐陽朔當即投入100金幣,透過儲物囊的神奇功能,化作一塊塊高純度的金錠、銀錠和銅錠。
因為首飾鋪歸領主府所有,因此歐陽朔特意在府內挑選一名掌櫃,負責首飾鋪的生意。經映柚推薦,他選擇了映柚的丫鬟司琴來負責此事。司琴跟在映柚身邊也有一段時日了,耳濡目染之下,也是學到了不少生意經。將首飾鋪交給她打理,歐陽朔還算是放心。
另外一件喜事,是關於彩蠶的。經過近兩個月的培育,彩蠶養殖終於開始步入正軌,第一匹由彩色蠶絲織出來的絲綢,果然如歐陽朔預料的那樣,被系統認證為領地特產,可以透過雜貨鋪對外銷售。這樣一來,山海鎮一下子就擁有三花酒、白毫茶以及彩色絲綢三種領地特產。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一匹彩色絲綢售價達到驚人的十金幣,成為山海鎮第三隻會下蛋的金雞。歐陽朔得到訊息之後,立即決定擴大彩蠶養殖規模。財政署直接提供兩百金幣的低息貸款,用於升級整個紡織業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紡織協會開始漸漸發揮作用。
第一百一十章 收支
四月三十日,又到了販賣海鹽的時候,北暮鹽場月淨收益3600金幣。
領地的另外一項支柱產業——狼山礦場,因為四月礦工增加到五千人,月淨收益達到8500金幣,遠遠地超過北暮鹽場,一舉成為領地第一產業。
再加上之前結餘的900金幣,歐陽朔手裡握著13000金幣的現金。這筆資金看起來非常龐大,但是扣除日常開支,實際能夠動用的資金並沒有這麼多。
歐陽朔直接劃撥5000金幣給財政署,用於領地財政開支。
首先是軍費開支。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軍費支出急劇增長,光是每個月的軍餉就是一大筆費用。
自從領地經濟寬裕之後,歐陽朔將士卒每月的補貼標準直接提升了十倍。一階士卒每月可以拿到十銀幣的軍餉,以此類推,九階士卒每月可以拿到九十銀幣軍餉。火長每月一金幣,中隊長每月五金幣,營正每月二十金幣。
以騎兵營為例,士卒平均階位是四階,普通士卒每月軍餉就是180金幣。再加上五十位火長、五位中隊長以及一位營正,騎兵營一個月的軍餉就是275金幣。四個正規營,一個月的軍餉就是1100金幣。再加上糧草、武器裝備的消耗,一個月的軍費開支接近1400金幣。
其次是政府開支。隨著各司署基層政務人員補充到位,政府開支同樣可觀。基層政務人員每月俸祿一金幣,司長每月十金幣,署長每月二十五金幣。再加上筆墨紙硯等辦公用品消耗以及其他費用,每月的政府開支接近500金幣。
再有就是公共財政支出。因為要籌集系統拍賣會的資金,已經完工的城牆以及護城河工程、領地更新工程、友誼鎮城牆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這四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司都還沒有支付工資呢。平均一名工匠每天的工資是100銅幣,四大基礎設施工程光勞務支出就達1000金幣。
當然,工程費用支出屬於一次性支出,並不是每個月都有。
除此之外,伐木場、採石場以及採礦場等各大采集場,甲坊司、弓弩司以及武器作坊等軍工產業,磚窯、燒陶廠、造船廠、牧場等這些屬於領地的產業,隨著規模的急劇擴大,每個月的工資支出已經達到1500餘金幣。
特別是像甲坊司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