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分不出第一第二的意思嘛!這小學生都知道的答案!”
“可以啊韓梅梅,這不分伯仲什麼意思你還真知道啊!”李華‘稱讚’了一句韓梅梅後,便繼續追問道,“那你知道這不分伯仲的出處嗎?”
韓梅梅揚了揚眉,得意的說道,“李華,這我還真的知道!“不分伯仲” 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丕的《曲論?論文》。原文是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意思是傅毅和班固的文才不分高下。我說的對吧?”
“嘿嘿,這次你還真的就說錯了!”李華壞笑著衝韓梅梅說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韓梅梅下意識地就反駁了一句,覺得李華根本是在無理取鬧,“怎麼就說錯了啊!這我前兩天剛剛才查的,根本不可能出錯!那百科上面可是明明白白地寫著呢!”
說完,韓梅梅還不忘補上一句,“那你說,這出處是什麼?!”
其他人見到這副場景,便不由將注意力放在了二人的對話上,彷彿對此頗為感興趣似的。
“也不能說你說的全都不正確,至少時間你是說對了,都發生在三國時期!”
李華笑著說道,“這據說啊,早在三國時期,不是有個孫策死了嗎?在孫策死了之後,孫權就常常去慰問嫂子大喬!這時間久了之後啊,兩個人就日久生情了!”
“不過讓孫權非常惱火的是,每次兩人纏綿之時,大喬總是搞錯孫權的名字,一會兒喊伯符......啊,對了,這個伯符啊,就是孫策的字!還有孫權,也就是孫策的弟弟,字仲謀!”
說著李華還饒有興致的給在場的幾人解釋起了三國名人的字來,結果還沒說完,就被周圍聽故事的幾人催著趕緊繼續往下說。
“用你解釋啊,趕緊的,別墨嘰,三國誰沒聽過啊!”
“就是,趕緊的,往下說啊,我倒要看看這一句成語是怎麼牽扯到三國的!”
“速速更新老登!”
......
“別急啊你們,這不是怕你們有的人不知道麼,催什麼啊!”李華不慌不忙地解釋了一句,嘴邊憋著笑,重新繼續往下說道,“這個大喬啊,在兩人纏綿的時候就容易搞錯孫權的名字,一會兒叫著伯符,一會兒叫著仲謀呢,於是就有了‘不分伯仲’這個成語!”
李華剛說完這個段子,場面頓時陷入了詭異的安靜當中,在場的十幾人面面相覷,誰都沒有說話。
李華看到同學們都是這麼一副表現,心裡還納著悶呢,怎麼回事啊?我這笑話說的不夠好笑還是怎麼著?
誰料氣氛剛凝固了三秒鐘,頓時就被一陣鬨笑聲給沖淡消失的一乾二淨的,男生們笑的不能自已,而女生們則是一個個面紅耳赤的,但也在捂著嘴,偷著樂。
“好好好,我還以為你李華還真能說出個什麼典故來,合著就這?!”
“我以為是典故,沒想到是野史!果然夠野的,這都哪跟哪兒啊!”
“還野史,這不明擺著華子講笑話給咱們逗樂子嗎,聽一聽就完了唄!”
......
“好你個李華,我還以為你真有什麼幹活,合著你在這是偷著使壞是吧!”孫曉明臉都笑的漲的通紅,“那照你這麼說,伯仲之間該怎麼解釋?!難不成是伯符和仲謀之間......”
看了一眼周圍仍然笑的滿臉通紅的幾位女同學,孫曉明果斷的將後面到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可不能當著這些女生的面說這些,他孫曉明又不像李華這麼不著邊!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咱們孫曉明同學!”李華老懷甚慰地看了一眼搶答的孫曉明,接著便看向了四周,對著周圍的同學用孺子可教的口氣說教道,“都學會搶答了!看看人家這延伸的,深得我的真傳!”
接著,李華便深深嘆了一口氣,“看來啊,我這是後繼有人了!也成,以後啊,我就退隱江湖了,就由孫曉明來接我的班!”
...
...
高三(26)班的這些人聊了個段子,樂呵樂呵了一陣子,原本煩躁的心情頓時好了不少,學習上帶來的壓力,頓時也就減輕了不少。
“哎我說,今天怎麼回事啊,怎麼學校裡面這麼吵啊?”笑夠了的眾人開始把話題轉向了其他地方,聊起了外面的情況,“從剛剛開始外面就一直鬧哄哄的,也不知道那些高一高二的學生在吵吵什麼?!”
聽到有人提到這個,韓梅梅也不由地點了點頭,“確實,今天,特別是從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