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收縮捲曲,導致水道不通,形成小便不利;鹹味入胃後,氣味行於中焦注入血脈,使血液濃稠,胃中津液不足,影響咽部津液輸布,從而使人口渴等。
2. 主題:
主題明確為論述五味對人體的影響,包括五味的走向以及過度食用五味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後果。強調了飲食五味對人體作用的兩重性,既有益處,也可能因偏嗜或過量產生危害。
3. 情節:
情節圍繞黃帝與少俞的問答展開。黃帝作為提問者,對五味所產生的病症感到疑惑,不斷向少俞發問;少俞作為解答者,依據自己的醫學知識和經驗,對五味致病的原理進行詳細的闡釋。
4. 指導思想:
該篇的指導思想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辯證思維。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味與人體的經絡、臟腑相互關聯,五味的偏嗜會打破人體的平衡狀態,引發疾病。
同時,也蘊含了中醫對疾病病因的認識,即不僅關注外在的邪氣,也重視內在的飲食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這為中醫的飲食養生和疾病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提醒人們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避免五味的過度偏嗜。
二、對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詩《以周易哲學解讀〈靈樞·五味論 第六十三〉》:
《以周易悟五味論》
周易玄妙蘊哲思,靈樞論味探真知。
酸斂筋脈通玄妙,鹹聚津涸顯象持。
辛散氣行心若洞,苦沉嘔逆理猶奇。
甜和煩悶陰陽際,五行相生相剋時。
五味調和身與健,自然法則道相隨。
詮釋:
詩的首聯指出周易哲學中蘊含著深刻的思想,而透過解讀《靈樞·五味論 第六十三》能探索到其中的真正智慧。
頷聯描述了酸味的收斂特性對筋脈的影響,以及鹹味過多導致津液聚集的現象。
頸聯闡述了辛味的發散使氣行而令人心中有空洞感,苦味的沉降特性引發嘔吐的奇妙道理。
尾聯提到甜味帶來的煩悶以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強調了五味調和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與自然法則相呼應的道理。
整首詩以周易哲學為背景,深入解讀了五味與人體的關係,展現了對這一古老醫學經典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你
(二)《以周易哲學解讀〈靈樞·五味論 第六十三〉》
在古老的醫學經典《靈樞》中,“五味論 第六十三”一章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深邃視角來審視這一章節時,更能發現其中蘊含的無盡玄妙與哲理。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是宇宙萬物的根本法則,而五味與人體的關係,也如同陰陽的相互作用一般,微妙而又緊密。黃帝向少俞提出的疑問,恰如對生命奧秘的探索,而少俞的回答,則是對這一奧秘的揭示。
酸味,在周易中可對應為“收斂”之象。酸味走向筋,過多食用會使人小便不利,這正體現了酸的收斂特性對人體的影響。當酸味過度時,其收斂之力過強,導致筋脈的執行受阻,從而出現小便不利的狀況。正如周易中所說,事物的發展若過於極端,就會走向反面。酸的過度攝入,使得收斂之力過強,反而阻礙了身體的正常執行。
鹹味在周易中象徵著“凝聚”。鹹味過多食用會令人感到口渴,這是因為鹹味的凝聚特性使得血液中的水分被過度吸引,從而導致身體缺水。在生命的執行中,凝聚與分散是相互平衡的力量,而鹹味的過度攝入打破了這種平衡,使得血液過於凝聚,水分無法正常迴圈,進而引發口渴之感。這也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把握好各種力量的平衡,避免過度偏頗。
辛味在周易中代表著“發散”。辛味過多食用會令人感到心中如空洞,這是因為辛味的發散特性使得氣的執行過於迅猛,無法在體內得到有效的收斂和凝聚。就如同周易中所說的“亢龍有悔”,過度的發散會導致氣的耗散,使人感到虛空不適。辛味的作用提醒我們,生命需要有張有弛,過度的發散會導致身心的失衡。1
苦味在周易中寓意著“沉降”。苦味過多食用會令人嘔吐,這是因為苦味的沉降特性使得胃氣無法正常上升,反而被壓制向下。在生命的律動中,升降是相互協調的過程,而苦味的過度攝入破壞了這種協調,使得胃氣逆亂,從而引發嘔吐。苦味的影響讓我們明白,過度的沉降也會帶來不適,生命需要在升降之間找到平衡。
甜味在周易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