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手少陽之下,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脈。
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有多須,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惡色。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皆少則掌瘦以寒。
,!
黃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約乎?歧伯曰: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血氣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
黃帝曰:刺其諸陰陽奈何?歧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於身皆為痛痺,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致氣以溫之,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故曰:氣有餘於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於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於經隧,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約畢也。
(二)《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1 開篇討論:
黃帝詢問陰陽之人的情況,伯高回答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五行,人亦與之相應,有五五二十五種人的特徵,但陰陽之人不在其中,還有五種形態與眾人不同。黃帝想了解這二十五種人的形體、血氣的產生以及如何透過外在表現瞭解內在情況。
2 五形之人的分類及特點:
木形之人:與上角相應,類似蒼帝。膚色蒼,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於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易在秋冬感病。木形人又分大角、左角、鈦角、判角等不同型別,各有其特點,如大角之人在左足少陽經之上呈現遺遺然的狀態等。
火形之人:比於上徵,似於赤帝。赤色,廣?脫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易在秋冬感病。火形人也有質徵、少徵、右徵、質判等不同類別。
土形之人:比於上宮,似於上古黃帝。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能秋冬不能春夏,易在春夏感病。土形人包括太宮、加宮、少宮、左宮等型別。
金形之人:比於上商,似於白帝。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易在春夏感病。金形人有釱商、右商、左商、少商等不同。
水形之人:比於上羽,似於黑帝。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尻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紹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易在春夏感病。水形人分為大羽、少羽、眾之為人、桎之為人等。
3 形色關係與年忌:
形色關係:黃帝詢問只知形不知色會怎樣,岐伯說形勝色或色勝形,到了相應的相剋之時(年忌),受感則病,失則憂;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
年忌:人有年忌,下上之人的大忌常加七歲,如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等都是人的大忌,在這些時候要注意自我調養,不可做奸事。
4 不同經絡氣血與體徵的關係:
分別論述了足陽明經、足少陽經、足太陽經、手陽明經、手少陰經、手少陽經、手太陽經等經絡氣血盛衰與人體外在體徵的關係,如足陽明經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等。
5 針刺之約:
黃帝詢問二十五人針刺有無原則,岐伯說可透過觀察眉的情況判斷足太陽經氣血多少,還需審察形氣的有餘不足來進行調節以知逆順。
針刺陰陽之人要按寸口人迎調陰陽,切循經絡的凝澀情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溫氣、決絡、導氣等方法,必須先明確二十五人的血氣所在,才能掌握針刺要領。
這篇經文的主題是根據陰陽五行學說對人體稟賦不同的各種體質進行分類,並探討不同體質之人的外在表現、易患疾病、形色關係、經絡氣血特徵以及針刺方法等,是中醫體質學說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其指導思想是將人體與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相聯絡,認為人體的生理、病理特點與五行屬性密切相關,透過對人體體質的分類和分析,為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