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帝內經原古文
素問第09章 六節藏象論
古文
黃帝問焉:餘聞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
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
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帝曰:餘已聞天度矣。願聞氣數,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
故其生五,其氣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髒;故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以應之也。
帝曰:餘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闊,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矇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聞之。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週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
帝曰:平氣何如?岐伯曰,無過者也。
帝曰:太過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經有也。
帝曰:何謂所勝?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髒。
二、對古文:六節藏象論深度解析
探尋天地之數與氣數奧秘——深度解析黃帝內經中關於六六之節與九九制會的論述
在古老的醫學經典中,黃帝與岐伯的對話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對天地執行規律和人體生命奧秘的認知之路。其中,關於“六六之節”“九九制會”以及氣數的探討,更是蘊含著深邃的智慧。
“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這開篇之語揭示了六六之節和九九制會的重要意義。它們是用來校正天的尺度和氣的數量的。天度,關乎日月之行的規律,而氣數則與萬物的化生密切相關。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這種陰陽之分以及執行的分紀和周有的道理,構成了天地間的秩序。
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餘,大小月相加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這是時間的計量方式。而積氣餘而盈閏,則體現了自然的巧妙安排,以保持時間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這一過程展示了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迴圈,體現了天地執行的連貫性。
黃帝進一步詢問氣數的奧秘,岐伯指出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終歲,這是天地之間的基本節律。自古以來,通曉天地之道者,明白生命之本源於陰陽。人體之氣通於九州九竅,皆與天氣相通。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這種三分法體現了宇宙的構成和演化。
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髒,形髒四,神髒五,合為九髒以應之。這進一步揭示了人體與天地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生命的複雜性和精妙性。
當黃帝問及積氣盈闊中的氣時,岐伯提及這是上帝所秘,先師所傳。氣的變化是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的關鍵,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各有其主治。這種時間的劃分和氣的執行如環無端,候亦同法,強調了天地間的迴圈和連貫性。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則難以成為高明的醫者。
對於五運的太過不及,岐伯指出五氣更立,各有所勝,這是常態。平氣則是無過者,而太過不及在經書中有詳細記載。所謂所勝,即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各以氣命其髒,體現了五行之間的相互制約和影響。
總的來說,這段對話深入探討了天地執行的規律、氣數的奧秘以及人體與天地的關係。它讓我們認識到生命與自然是緊密相連的,只有理解和順應這些規律,才能更好地維護健康和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