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平安南(五)(1 / 2)

小說:宣德大帝 作者:半老夫子

鐵彈帶著撕破空氣的尖嘯狠狠的砸在了寨牆上,一百步的距離都不用瞄準,炮口放平炮彈直直的就砸在了寨牆上。

上百發炮彈幾乎全部砸在了木製的寨牆上,寨牆承受不住壓力轟然倒塌,一些沒有來得及逃跑的安南叛軍士兵被傾倒的寨牆砸到底下,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好在明軍沒有了後續的炮彈,這也是明軍第一次集火打擊沒有經驗,不知道次第安排火炮攻擊,直接一波流砸到寨牆就沒了下文。

這個時代的火炮裝填繁瑣,一次發射之後,再次準備好發射至少要一分鐘以上的時間,這麼長時間叛軍早已跑沒影了。

明軍趁著安南叛軍退卻的工夫佔據了安南的第一道營寨,與在第二道營寨的安南叛軍再次對峙。

黎利在看到明軍再次將火炮準備出來,就知道關口無法守住,馬上帶領軍隊退守諒山城。想要憑藉諒山堅城與明軍周旋。

這邊沐晟與黎利在諒山與對峙不提,單說張輔與朱勇帶著五萬京營精銳從紅河口登陸之後,拿下後世叫做海防的小漁港,之所以要拿下這裡,是因為鄭和看上了這個地方。這裡是一個天然良港,又緊鄰著紅河,糧草輜重完全可以用平底駁船透過河運進行運送。只要大明掌握著制水權,就不擔心大軍的糧道被安南截斷。

拿下海防之後,鄭和留下一支小船隊駐守海防,自己則帶著船隊返回大明。鄭和回去之後就要趕緊裝上一個衛的衛所軍快速返回安南。衛所兵的調派原則是先從北方開始徵調,北方全部調遣完成之後,再開始徵調南方衛所。

這樣做的原因是北方苦寒,衛所兵很快就會因為軍頭的盤剝,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這些北方苦哈哈的軍卒到了南洋才能更快的融入當地的環境,當他們發現新的地方是個膏腴之地,只要肯吃苦耐勞,就沒有吃不飽飯這麼一說,那時候就是趕都趕不走他們。

張輔與朱勇在海防休整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便沿著紅河一路上溯到交趾城(升龍府),如今的交趾城差不多就是一座空城。

大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交趾城,張輔知道拿下交趾城戰爭才剛剛開始,黎利知道大明軍隊突襲了他的老巢截斷了他的退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就是不知道黎利會如何應對!

打下交趾城,民政的事宜張輔一股腦的將民政事宜全部甩給了黃福與阮安。張輔則開始掃蕩交趾城周邊的勢力,那些支援叛軍的大戶都成了這次的清繳物件。

明軍有步驟的清繳安南潛在的反抗力量,這種做法自然激起了安南人的激烈反抗,他們白天不敢對明軍進行襲擊,到了夜晚就開始了對明軍各種襲擊騷擾。

張輔明白這就是黎利的反擊手段,利用安南百姓對大明的仇恨,鼓動百姓暗中對抗明軍。

如何化解百姓對明軍的仇恨,這不是張輔需要考慮的,自有黃福等民政官員就行安撫。這時候阮安開始登場,阮安首先向交趾城以及周邊的普通百姓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大明天子的內侍,同時也是安南人。

阮安的安南人身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雖然是幼年閹割送入宮中,但是鄉音卻還記得。在人群中幾句土味兒十足的安南土話,頓時拉近了與安南百姓的距離。

“明人把你變成閹人,你不恨他們嗎?”有百姓問阮安,這話問的很陰險,阮安知道這一定是一個安南士人,普通百姓問不出這種挑釁意味十足的話。阮安一個回答不好,別說獎品了,不給處罰就已經是寬宏大量了。

“要說不恨那是假的,可是時間長了,也就覺得無所謂了,就算是恨又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難道割掉的東西還能長出來嗎?

再說這種事每次大戰都會發生,本就是戰爭慣例。若是不想這種悲劇發生,那就儘量不要挑起戰爭。打起仗來對安南百姓是好事嗎?”阮安的話算得上是推心置腹之語,大多數的百姓都是贊同阮安的話的。

可是總有一些人想要挑起事端,阮安的話音落下,一人高聲道:“我安南百姓也不願意發生戰爭,可是戰爭不是我安南要的,是大明要搶佔安南人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安南人不得已才奮起反擊的。”

“什麼叫做大明在搶佔你們的土地,大明佔領的土地,要麼是公地,要麼就是從私人手裡買來的。從來沒有向普通百姓搶佔過一畝地。

大明出兵安南有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替臣子報仇雪恨,陳朝是我大明的藩屬國,在沒有大明的允許的情況下權臣居然弒君自立,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是安南的君父,臣子被弒殺,做君父的怎麼能不出頭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