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第三個人被工作人員帶著到場,這個會議室的角落裡才算是氣氛熱絡起來。
來人是個身穿道袍的小道士,年紀大概在二十出頭,看起來比19歲的高景飛大不了兩歲。
不過這道士跟高景飛印象中的古板模樣好像不一樣,而更像是一個披著道袍的搞怪青年,好傢伙,這一開口嘴裡說話一套一套的,跟說相聲一樣。
“兩位,小道張景升,吳巍山青衿觀第二十三代弟子,兩位應該與我一樣都是官府請來的玄門中人吧?”
“我跟你們說啊……”
對於張景升的搭話,另外一人並不搭理,依舊那副冷冰冰的高人模樣。
張景升也不生氣,轉而跟高景飛熱絡的交談起來。
互相通了姓名之後,這小道士更是笑道:
“我是景升,兄弟你是景飛,咱們可以說都是景字輩的,合該咱們好好親近親近……”
這話說的倒是沒錯,高家兩輩,高景飛父親那一輩是“文”字輩,他們兄弟就是“景”字輩,往下則是“盛”、“世”二字,合起來就是“文景盛世”。
這都是中土夏國自古以來的傳統,並非是佛道兩家獨有的字輩排行。
至於文景盛世再後面,高景飛就不知道了,作為新夏國成長起來的幾代人,像他們這樣宗族習俗已經淡去的北方環境裡,很多人都不講究字輩排行了。
而巧的是張景升他們門派這一帶也剛好是“景”字輩,雖然兩邊不是一家,性質也不一樣,但兩人也算有點小緣分,年齡也相近。
所以就在這會議室的一角開始小聲交流起來。
反正領導們都還沒到場呢,也沒人來制止他們說話。
透過交談高景飛對於這位小道士也有了些瞭解。
對方出身的吳巍山青衿觀他似乎有所耳聞,是金陵一帶有點小名氣的一家道觀,不過以前的高景飛對這些不感興趣,所以並沒有特意去了解。
還是想起小時候聽村裡老一輩說去過青衿觀燒香求符,這才有些印象。
聽高景飛問起自家門派,張景升帶著自豪的小聲解釋說:“吳巍者,無為也,青衿是指古時候青色交領的長衫,也是隋唐兩宋時期學子的制服,因為我青衿觀祖師是宋時儒門出身,後來棄官歸隱入山求道,這才開創我青衿觀一脈,所以起名青衿觀,這裡也有諧音‘清靜’的意思。”
高景飛輕輕拍掌叫好。
“好一個清靜無為,貴派祖師真乃高人也,我雖然出身民間,但是對於玄門道派也是嚮往已久,尤其是家傳的本事跟上清派有些關係,不知道貴派出自哪一山門?”
高景飛裝著武俠小說裡江湖上那一套對小道士說著。雖然不知道這種口吻適不適合與這些道士交流。
張景升聞言眉頭一動,更加親熱幾分的說道:
“沒想到兄弟你家還是上清派別支傳承,正好我青衿觀雖然吸收了不少儒家的法門,但祖師當年得傳的也是上清宗清微派一脈道法,受的是上清寶籙,你我可以說是一家人啊!”
高景飛頓時抱拳恭維:“原來是清微派的高足,真是失敬失敬!”
恰好昨天郭世鵠在網上給他科普了一下上清派的來歷,順便也瞭解了一些道教派系的關係。
所以他知道清微派與神霄派、天心派乃是道門最出名的三大雷法派,雖然清微派名聲不如在兩宋盛極一時的神霄派響亮,但是卻是雷法派中分支最多的一家。
因為清微派除了假託傳自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之外,也尊奉上清派魏存華真人為祖師,並且傳承的多有上清經典,所以也被認為是上清派分支。
三山符籙是一家的說法並不是作假的,符籙三宗及其衍生道派之間關係親密且複雜。
如上清派祖師魏存華最初是天師道的祭酒;龍虎山天師府傳人也曾領上清派掌教之位;靈寶派祖師之一的陸修靜本身就是上清派宗師;神霄派也是從天師道演化而來等等例子。
三山符籙合一成為“正一道”之後,龍虎山更是成為天下符籙派總領,不要說同為上清一脈,就算是另外兩家符籙分支出身,他們之間也能扯上關係,見面都師兄弟稱呼。
所以敘了淵源,高景飛和張小道士之間的關係瞬間就被拉近了許多。
當然高景飛的話半真半假,他根本就不是什麼家傳的上清派分支。
不過儘管他連五毒秘笈的功法都差一點才入門,但他現在得到的五毒秘笈傳承,卻也是真實的與上清一脈有所關聯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