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了?”
劉曼春目瞪口呆,“那怎麼可能呢?”
“是啊,聽起來很奇怪是吧,實際上,在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林振南揣著手,“因為他篤信佛教,縱容僧人圈地,導致,很多寺院大肆斂財,以至民怨沸騰,時局動盪,最終,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亂’。梁武帝本人失勢之後,誰都不想他活著,也沒人願意殺他留下惡名,所以,最後就把他關起來了,他當時八十幾歲了,就那麼活活餓死了。”
林振南抿了抿嘴,“所以這個事兒出來以後,很多人都開始質疑,說,佛說,供養僧人,功德無量,那梁武帝最後怎麼落下這麼個下場呢?這也說不通啊!於是後來就流傳出了一種說法,說什麼呢?說梁武帝前世是一個和尚。這個和尚呢,在深山裡修行,每次和尚入定的時候,都有一個猴子跑過來騷擾他,讓他不能繼續修行。那和尚非常生氣,就把猴子抓住扔到了一個山洞裡,然後用石頭將它堵在裡面了。他想這次沒人打擾他了,就安靜地坐那入定了,結果,和尚入定以後,再醒來的時候,都好幾天以後了。他忽然想起那猴子,就趕緊去看,結果去時候一看,發現,猴子已經在山洞裡餓死了。那些人就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最後梁武帝也餓死了。”
“嗤。”
劉曼春撲哧一笑,“我怎麼感覺是強行解釋呢?什麼前世今生,今生說不通的事情就往前世上找啊!”
“嘿嘿,我跟你說,佛教裡很多故事都是這樣的,很多啪啪打臉的事情,都往前世上找,這樣的例子都老多了。甚至,很多時候,連那些佛門子弟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因此,後來,對這個事兒,又有了另外一種解釋。這種說法,認為,梁武帝修行的路數,就不對!說白了,方向找錯了,所以做的都是無用功。提出這個觀點的人,還特別有名。菩提達摩你知道麼?”
“少林面壁那個?”
“對!”
林振南點點頭,“菩提達摩,據說,是來自古印度的一位高僧,他來中原宣揚佛法的時候,正在梁武帝時期,他聽說梁武帝一心求佛,就去跟梁武帝見了個面,梁武帝一見達摩,很高興,撇著嘴就想跟對方炫耀,說我修了多少寺廟,抄了多少經書,供養了多少和尚!然後問達摩,說你覺得,我乾的怎麼樣?結果達摩祖師沒給面子,一撇嘴,說乾的不咋樣!梁武帝一聽,當時就生氣了,指著他說,你跟我好好說話啊,你知道我是誰麼?結果達摩說,不知道!這下,梁武帝就急眼了,掀桌子了,說去你奶奶的,你給我滾犢子!哪兒來的和尚亂嗶嗶,再嗶嗶打死你!達摩一看梁武帝聽不進去高明佛法,就走了,去少林寺面壁去了,後來就創立了禪宗,禪宗的人就覺得,當初,達摩祖師就是看出梁武帝修行路上誤入歧途了,想救他,所以才去找他的,只是梁武帝當時沒看出來,所以修行了一輩子,最後啥也沒修出來,才落下個餓死結局。”
劉曼春點點頭,“這麼講,倒是合理多了!但問題是,梁武帝到底錯哪兒了?”
林振南猶豫了一下,“當時啊,達摩的批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善因,非是實相。”
劉曼春搖搖頭,“不懂。”
“這我該怎麼跟你說呢?”
林振南撓撓臉,“你可以當他是思路不對,太執著於事物表象,拘泥於形式而忽略了內心修為。按照這一脈的說法,修佛修佛,修的是心性。任何執著於形式的做法,都是妄想,是執念,無法擺脫這些東西,就不得解脫,也難有大成就。正因如此,修禪的人,很喜歡引個典故。在他們看來,當年,佛祖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開悟,張口第一句話,便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話的意思是說,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之所以不能成佛,主要原因就兩個,一個是妄想,一個是執著。而這兩點,梁武帝一個都沒避開。他妄想成佛成聖,執著於齋僧建廟,所以,看起來付出了很多努力,到最後呢,竹籃打水一場空,啥也沒修出來。”
林振南說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注意到他了,眾人雖然誰都沒說什麼,但是,幾個之前沒見過的聽他娓娓道來,已經不自覺地被這傢伙的言語吸引住了。
作為一個能跟韓韻暢聊佛法的外行人,林振南雖然不修佛法,也不信佛,但是對裡面的事情知道的不少。
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深厚的底蘊,廣博的見識,也是一種魅力,這不,只是無意中幾句閒聊,就讓四周的人對他生出幾分敬意。